西津秋晚度归艎,新领监州建礼郎。
蚤伏能名动江左,重闻谣咏入朱方。
部中句曲三茅阜,境上吴门二陆乡。
官近仙都家在望,锦衣此日倍辉光。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送李屯田粹丹阳》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送李屯田粹丹阳,
在西津秋天的晚上,我送别李屯田,他被任命为建礼郎官。
他年轻有为,声名远扬,曾在江南地区立下赫赫战功。
他的歌谣和诗歌传遍了朝廷上下。
部中句曲三茅阜,
他在部中的职位高达三茅阜。
境上吴门二陆乡,
他的领地在境上的吴门,属于陆乡。
官近仙都家在望,
他的官职靠近仙都,他的家人在远处期待他的归来。
锦衣此日倍辉光。
他身着锦衣,今天的光芒更加耀眼。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颂送别李屯田的情景。李屯田年轻有为,有着显赫的战功和声名,被任命为建礼郎官。他的诗歌和歌谣在朝廷上广为传颂。诗中提到他的官职高位,家人在远处期待着他的归来。他身着锦衣,光彩照人。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李屯田的风采和荣耀。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李屯田的官职、成就和光辉形象,表达了对他的钦佩和送别之情。诗中运用了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描写,使读者对李屯田的形象和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有了直观的了解。整首诗词气势恢宏,表达了对李屯田的赞美和祝福,展示了作者对他的敬佩之情。
中夜不成寐,屋梁落月空。揽衣惊鼠散,看剑炙灯红。吾道空山里,年华细雨中。故人有傲吏,相忆兴还同。
故侯将我到山中,更上西峰见远公。共问置心何处好,主人挥手指虚空。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洞门千尺挂飞流,玉碎珠联冷喷秋。今古不知谁卷得,绿萝为带月为鉤。
藩宣秉戎寄,衡石崇势位。年纪信不留,弛张良自愧。樵苏则为惬,瓜李斯可畏。不顾荣官尊,每陈丰亩利。家林类岩巘,负郭躬敛积。忌满宠生嫌,养蒙恬胜智。疏钟皓月晓,晚景丹霞异。涧谷永不谖,山梁冀无累。颇符生肇学,得展禽尚志。从此直不疑,支离疏世事。
满院松桂阴,日午却不知。山人睡一觉,庭鹊立未移。出檐趁云去,忘戴白接z5.书眼若薄雾,酒肠如漏卮。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何如便绝粒,直使身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