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挈美酒,送别强为欢。
大火南星月,长郊北路难。
殷王期负鼎,汶水起垂竿。
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巿。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鞾。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輙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沈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劒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云。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十五卷。
诗词:《送梁四归东平》
玉壶挈美酒,送别强为欢。
大火南星月,长郊北路难。
殷王期负鼎,汶水起垂竿。
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中文译文:携带着美酒的玉壶,送别时勉强表示欢愉。
大火向南燃烧,星月依然明亮,长郊北方的路非常艰难。
殷纣王和负鼎而死的吕后有相似的命运,豫水也发展成重要的航运线。
不要效仿东山,沉溺于安逸,而是像谢安一样保持机警警觉。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是李白为了送别梁四而作的。诗中用玉壶挈美酒的形象,表达出他送行时虽然心中不舍,但仍然迫于情场的礼仪,表演着敷衍的欢乐。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离别的场景,后两句则通过居民们对大火和星月的无动于衷,来反衬实际情况的困难和苦难。
接下来,诗人用殷王负鼎和汶水起垂竿的典故,来比喻梁四将要面临的艰难和坎坷。殷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残暴暴君,而吕后是汉朝时期的强势女性,这两个人物都以不幸的结局告终。通过引用这两个故事,诗人隐含表达了对梁四在远行中遭遇挫折的担忧与忠告。
最后一句“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诗人表达了送行者对梁四的期望和劝告。东山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刘备,他以逸待劳,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而老谢安则是晋朝时的名相,他提倡实干精神,力行政务,备受人们推崇。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对比,诗人告诫梁四不要沉迷于平静安逸的生活,而是要像谢安一样勤奋努力,积极担当。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场景,以及引用历史典故和人物对比,表达了送别者对梁四的关切和期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困境的观察和思考。
江渎池头烂醉归,青旗日晚插城扉。正驰玉勒冲红雨,又挟金丸伺翠衣。老境渐侵欢意尽,旧游欲说故人稀。凭高三叹君知否,倦鷁无风亦退飞。
归未卜。频倒金驱纤玉。明月绡窗停剪烛。搦愁题蠹绿。秋水娟娟鱼目。腰素几分销缩。接得云笺无意读。雕鞍何处宿。
未挂丹题雁塔中,重来溪上觅筠翁。相期老眼横遥碧,莫着征衫走软红。得失漫嗟蝉翼重,才名合见马群空。三年小度惊人手,未信朱衣也不公。
何地堪相饯,南楼出万家。可怜高处送,远见故人车。野果新成子,庭槐欲作花。爱君兄弟好,书向颍中夸。
逝者如斯书夜长,会心能使百忧忘。生前身后浑如此,丝竹之音孔子堂。
身即林园不世功,喜惊今乃有人同。规模内相雄文里,景物时贤杂咏中。前辈风流何敢似,后来评论想能公。谁曾寤寐声形隔,真乐从兹触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