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相从道自亲,妙高峰顶谩因循。
业风忽起波涛恶,一锡飘然到七闽。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于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歷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干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隠,命爲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阳山澂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爲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隠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衆。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爲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陆游撰《塔铭》。 崇岳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以《语录》卷下单编之偈颂贊及他书所录编爲另一卷。
《送琉书记还长乐》是宋代释崇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送别琉书记返回长乐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琉书记的亲近和对友谊的珍视之情。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相见相从道自亲,
妙高峰顶谩因循。
业风忽起波涛恶,
一锡飘然到七闽。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与琉书记相识相交的情谊和深厚的友情。作者自信地说,我们相见相从,是因为我们在修行道路上有着相似的追求和理念,我们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
妙高峰是道教中的圣地,它的顶峰高耸入云,象征着高远的境界和深厚的修行。诗中提到的“妙高峰顶谩因循”,意味着琉书记在修行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阻碍,没有能够达到理想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业风忽起波涛恶,一锡飘然到七闽”,描绘了琉书记的境遇突然发生变化。业风指的是尘世的纷扰和烦恼,波涛恶表示琉书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然而,一锡(即法器)却飘然到了七闽,七闽是指福建的别称,意味着琉书记得到了一种解脱和拯救,摆脱了尘世的束缚,修行的道路变得更加顺利。
整首诗词通过表达作者与琉书记之间的亲近和友情,以及琉书记修行道路上的困难和突破,展示了诗人对友谊和修行的思考和赞美。诗意深远,引人深思。
毗耶长者入街初。
证心何有梦,示说梦归频。文字赍秦本,诗骚学楚人。兰开衣上色,柳向手中春。别后须相见,浮云是我身。
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相思灞陵月,只有梦偏劳。
缪致栖鸾叹,频烦荐鹗书。未能抛斗米,岂不爱吾庐。与世多乖迕,论才信阔疏。故人应笑我,早晚遂归欤。
穷冬霜霰集,行路古今难。举眼看浮世,何人耐岁寒。弃瓢将止酒,脱冕拟休官。一室能容膝,吾生亦易安。
积雪欲照夜,老鸡方唱晨。诸公逝已久,幽梦忽相亲。话旧殷懃意,追欢见在身。悠然又惊觉,抚枕一悲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