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髭白足可怜生,蹑蹻担囊壮此行。
要致雪峰千五百,不妨兼识谢宣城。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送伦化主》是陈师道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赤髭白足可怜生,蹑蹻担囊壮此行。
要致雪峰千五百,不妨兼识谢宣城。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叫伦化主的人物,他红着胡子,脚穿白鞋,出生卑微可怜,却步履轻盈地背着行囊踏上了旅途。他的目的地是雪山峰,这个峰巍峨高耸,高达一千五百里。在此行的同时,诗中提到了他还想顺便拜访谢宣城,展示他对文化学问的兼顾和赏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伦化主的赞赏和钦佩。伦化主虽然出身卑微,但他的勇气和决心使他能够背负行囊,踏上艰难的旅程。红髭白足形象形容了他朴实无华的外貌,但却不妨碍他追求更高的目标。诗中提到的雪山峰高达一千五百里,象征着伦化主追求的目标之高远。此外,他还希望充实自己的学问,体现了他对文化的重视。通过这首诗,陈师道赞美了伦化主的坚毅精神和对学问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伦化主未来成功的祝福。
这首诗在表达对伦化主的赞美和祝福的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励志的情感。它鼓励人们无论出身贫寒还是地位卑微,只要有勇气和决心,就能追求自己的梦想。它也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同时,要兼顾知识和文化的修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整首诗行云流水,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情感,展示了陈师道优美的诗歌才华。
第一岩前景若何,江流潋滟漾晴罗。游仙道士无萦击,也共白云栖一窝。
久傍严公趋玉帐,近蒙贺监解金龟。一壶分助登高饮,客宦长安共此时。
树影踏不醉,花香嗅却无。
罨画春树碧,逢迎系行舟。酒尽可以起,更作须臾留。我方鹤投笼,君已鹰脱鞲。相期在岁晏,赠之珊瑚钩。
闭户跏趺意已清,炉香烧尽一灯明。空庭叶落知多少,一任西风百种声。
欲明天色白漫漫,打叶穿帘雪未干。薄落阶前人踏尽,差池树里鸟衔残。旋销迎暖沾墙少,斜舞遮春到地难。劳动更裁新样绮,红灯一夜剪刀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