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超然自不群,胸中韬略未全陈。
讵应远致岭南士,会见来清塞北尘。
桂海接天聊纵目,火云堆露正关身。
元戎在昔同科彦,一鹗飞书上紫宸。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潘元夙教授钦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韩元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文笔超然自不群,
胸中韬略未全陈。
讵应远致岭南士,
会见来清塞北尘。
桂海接天聊纵目,
火云堆露正关身。
元戎在昔同科彦,
一鹗飞书上紫宸。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潘元夙教授的送别之情。作者认为潘元夙的文笔超群,写作风格独特,胸怀中的才智和智谋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诗中提到了潘元夙应该远赴岭南地区,与那里的士人相会,与来自北方的尘土相见。作者用"岭南"和"塞北"来代表两个截然不同的地方,意味着潘元夙的事业和经历将会跨越不同的地域和环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且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潘元夙的赞赏。第一句"文笔超然自不群",直接点明了潘元夙的文笔超群,与众不同。接着,作者提到潘元夙的韬略未全陈,暗示着潘元夙的智谋和才华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
第二句"讵应远致岭南士,会见来清塞北尘",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将岭南和塞北作为对比,突出了潘元夙的远行和他将要面对的不同环境。作者以桂海接天和火云堆露来形容潘元夙的所处环境,表达了他跨越山川、风雨、艰险之地的决心和胸怀。
最后两句"元戎在昔同科彦,一鹗飞书上紫宸",提到了元戎(潘元夙)与科举进士同列的科举状元,以及他将要写的奏章要呈递给皇帝。这表明潘元夙的地位和才能将会得到认可和重视。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潘元夙的敬佩和对他未来前程的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岭南和塞北两个地方的描绘和对不同环境的思考。
舍北小桃才及肩,可怜枝弱苦花繁。黄昏雨急东风恶,惜尔不禁春夜寒。
长松落阴满苍苔,四面轩窗向水开。何限晚凉消不得,隔溪分看待人来。
春旱久闵雨,夏潦复望晴。米尽薪亦绝,涨水与阶平。山信得新粟,欣然听舂声。书生易满足,笔砚还施行。南风柱础乾,西照窗户明。雨其遂已乎?努力趣秋成。
才兼文武播雄名,遗爱芳尘满洛城。身在行台为仆射,书来甪里访先生。闲游占得嵩山色,醉卧高听洛水声。千里相思难命驾,七言诗里寄深情。
虽非文史足三冬,岂类无心但有胸。曾读丘坟叨典领,再分符竹荷矜容。君恩欲报微萤爝,亲禄方营苟釜钟。平日交情今楚越,徒劳瞻望景山松。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