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落岁阴暮,桑榆烟景昏。
蝉声静空馆,雨色隔秋原。
归客不可望,悠然林外村。
终当报芸阁,携手醉柴门。
郎士元 唐代诗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唐代诗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集中多投赠送别之作,内容较贫乏。
集中多投赠送别之作,内容较贫乏。《中兴间气集》称其诗风"闲雅","近于康乐(谢灵运)"。尤擅长五律,如"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送李将军赴定州》),"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送杨中丞和蕃》),"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长安逢故人》),"车马虽嫌僻,莺花不厌贫"(《送张南史》)等诗句,或凝炼浑厚,或真切自然,均为世所称。七古《塞下曲》一篇,则悲壮激越,犹有李颀遗意。
有《郎士元集》 2卷,《唐诗二十六家》本。《唐诗百名家全集》所收名为《郎刺史诗集》 1卷。《全唐诗》编存其诗 1卷。《全唐诗补编》补诗五首。事迹见《新唐书·艺文志》、《唐才子传》。
《送钱拾遗归兼寄刘校书》是唐代郎士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墟落岁阴暮,
桑榆烟景昏。
蝉声静空馆,
雨色隔秋原。
归客不可望,
悠然林外村。
终当报芸阁,
携手醉柴门。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归途中的景象,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夕阳下墟落的静谧与凄凉。夕阳西下,烟雾弥漫,景色昏暗。蝉声在空旷的官邸中静静响起,雨色隔着秋原,给人一种遥远的感觉。归途的旅客却无法期待归家,他悠然自得地走在林外的小村庄中。最终,他将回报自己的功名,与朋友一同在柴门处畅饮。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传达了归途中的思乡之情和对家园的眷恋。首两句描述了墟落的景色,以桑榆烟景昏作为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落寞和凄凉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写蝉声和雨色,突出了归途中的孤寂和遥远感。下半部分描绘了归途的旅客,他已经无法寄希望于返乡,反而在林外的村庄中自得其乐。最后两句表达了他的追求,他将回到自己的官职,在芸阁中报效国家,同时与朋友们在柴门处共同畅饮,表达了归途中的豪情壮志。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细腻的景物和深入的感情表达,传达了旅客在归途中的思乡情怀和内心的坚定追求。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意象的手法,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城市如煁灶,输兹山水乡。松深不见日,瀑近自生凉。静里疑秋至,吟边喜昼长。蕉衣与纨扇,皆弃在空箱。
曾发箫声水槛前,夜蟾寒沼两婵娟。微波有恨终归海,明月无情却上天。白鸟带将林外雪,绿荷枯尽渚中莲。荣华不肯人间住,须读庄生第一篇。
淡烟疏雨东篱晓。菊团凄露真珠小。青蕊抱寒枝。因谁特故迟。曾是骚人盼。羞做茱萸伴。揉破郁金黄。与君些子香。
春来生怕恼吟魂,不待春来便出村。诗骨瘦来山并耸,酒肠宽去海都吞。板桥晴雪梅花路,茅店东风竹叶尊。囊底青蚨有三百,未甘骑马傍人门。
月里谁横笛,秋深战垒闲。别吹新曲调,偏照旧关山。响激商飙起,声随陇水潺,远传边塞外,高入广寒间。解白嫦娥发,能苍壮士颜。倚楼人谩拜,何日凯歌还。
瘿妇趁墟城里来,十十五五市南街。行人莫笑女麤丑,儿郎自与买银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