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千之侄西归》

京洛东游岁月深,相逢初喜解微吟,梦中助我生池草,别后同谁饮竹林。
文字承家怜女在,风流似舅慰人心。
便将格律传诸弟,王谢诸人无古今。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送千之侄西归》

京洛东游岁月深,
相逢初喜解微吟,
梦中助我生池草,
别后同谁饮竹林。
文字承家怜女在,
风流似舅慰人心。
便将格律传诸弟,
王谢诸人无古今。

中文译文:
很久以前,我在京城和洛阳游历,时光已经过去很久了。
初次相见时,你对我的微弱吟咏感到开心,
在我的梦中,你帮助我生长了池塘边的草,
分开后,我不知与谁一同在竹林中畅饮。
我的文字传承了家族的关爱女儿的情怀,
你的风流举止令人感到像舅舅一样的安慰。
我将这些格律传授给我的弟弟们,
这是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没有的王谢之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文学传承的重视。

诗人回忆起自己在京城和洛阳的游历,描述了和千之侄初次相见时的喜悦,感叹了时光的流逝。在诗人的梦中,千之侄帮助他生长了池塘边的草,这里可能是借景抒发对千之侄情谊的深厚。分别后,诗人思念千之侄,不知他去了哪里,在竹林中与谁共饮。这种无法预知未来的别离给诗人带来了一丝忧伤和惆怅。

诗人提到自己的文字传承了家族对女儿的关爱,这可能是指他的作品中表达了对女性的关怀和尊重。他称赞千之侄的风流举止,认为他的行为举止给人们带来了舅舅般的慰藉和安慰。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格律传授给弟弟们,认为这种传承是对王谢之礼的继承。王谢指的是古代的文学家、诗人,这里表示苏辙的格律传承在文学史上无与伦比,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没有人能与之相媲美。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辙对亲情的思念和对文学传承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千之侄的敬爱和对自己作品的自豪。通过描绘感情和引用历史典故,诗人传递了对家族传统和文学价值的呼唤和弘扬。

  • 《四明月》

    春月如处女,皎皎暮云间。婵娟不自衒,欲见乃许难。春云变态,玉貌长端端。封九龙扫尘匣,略与幽人看。

  • 《题新市酒家》

    有鱼可漉酒可沽,尔更未知山水娱。今晨系缆才须臾,异日回头看画图。

  • 《夜晴》

    新晴月正明,频听夜乌惊。未向高枝稳,时为绕树声。群飞自纷泊,众鸟不屏营。躁静於焉见,谁能度物情。

  • 《咏史》

    易水长虹白,将军首入秦。荆轲无剑术,不是报仇人。

  • 《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庆寺》

    丹霄路上歇征轮,胜地偷闲一日身。不署前驱惊野鸟,唯将后乘载诗人。岩边候吏云遮却,竹下朝衣露滴新。更向碧山深处问,不妨犹有草茅臣。

  • 《瑶花 午梦》

    日长院宇,针绣慵拈,况倚阑无绪。翡帷翠幄看尽展,忘却东风帘户。芳魂摇漾,渐听不分明莺语。逗红蕉叶底微凉,几点绿天疏雨。画屏遮遍遥山,知一缕巫云,吹堕何处。愁春未醒,定化作,凤子寻香留住。相思人并,料此际,惊回最苦。亟丁宁池上杨花,莫便枕边飞去。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