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仕宁论马少游,虚名非复韩潮州。
祖师若问西来信,为说苍头与白头。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送仁山主兼寄西堂园澄禅师》是宋代陈师道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禅师的送别和寄语,以及思考虚名和人生的深刻意义。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译文:
离别仁山主,兼寄西堂园。
澄禅师,未仕宁论马少游。
虚名非复韩潮州,祖师若问西来信,
为说苍头与白头。
诗意:
这首诗词是陈师道送别仁山主和寄语西堂园的禅师澄禅师的作品。诗人表达了对禅师的离别之情,同时思考虚名和人生的真正意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送别诗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仁山主的告别之情。离别之际,诗人将自己的心意和对禅师的思念寄托于这首诗中。
诗的开头,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惋惜之情,将离别的对象命名为仁山主,显示出对禅师的尊敬和敬意。接着,诗人提到了西堂园,这是禅师的所在地,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离去后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诗人提到澄禅师未能在世俗中有所成就,与马少游相提并论。这里使用了“未仕宁论”一词,表达了禅师并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专注于修行禅宗。
随后,诗人提到虚名和韩潮州。虚名指的是世俗的声誉和虚荣,而韩潮州可能是指当时的一位有名的文人。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虚名的淡然态度,认为虚名并不重要。
最后两句是诗人寄语禅师的部分,诗人表示如果禅师问起西方的消息,他将会述说关于苍头和白头的事情。苍头与白头可能是禅宗中的一些概念和故事,具体含义需要结合禅宗的修行理念来理解。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禅师修行道路的关注和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送别禅师和寄语的方式,表达了对禅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同时思考了虚名和人生的真正意义。诗人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一别于今又五年,关河风雨梦相牵。羡君老有惊人术,愧我贫无使鬼钱。淮雁南来斜作字,楚江东下直如弦。子云罢献《长杨赋》,头白归来草《太玄》。
两朱阁,南北相对起。借问何人家,贞元双帝子。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飖飞上天。第宅亭台不将去,化为佛寺在人间。妆阁伎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花落黄昏悄悄时,不闻歌吹闻钟磬。寺门敕榜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馀。青苔明月多闲地,比屋疲人无处居。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
香罢宵薰,花孤昼赏。粉墙一丈愁千丈。多情春梦苦抛人,寻郎夜夜离罗幌。好句刊心,佳期束想。甫愁春到还愁往。消魂细柳一时垂,断肠
聚远楼头面面风,冷泉亭下水溶溶。人间炎热何由到,真是瑶台第一重。
予从江南来,见子东浦榛。问子何不治,子兄游洛濒。子素乐文字,而复养慈亲。去年始升朝,差差陪缙绅。今也与吾肩,行立笑语频。未经鬓发改,喜预班缀新。思如曩时会,浩饮不计巡。往谒持约史,文辞媿彬彬。谓将一乘粟,欲敌千箱囷。然而泽中蛇,时得龙一鳞。况复周孔教,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