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生秉道义,公论重才名。
美哉双白壁,高价等连城。
昔在南国时,折桂尝抗衡。
今为北朝客,通籍齐振缨。
连镳适炎徼,并命曲州兵。
地远乃寄重,无为惮遐征。
俗杂则财难,法在通其情。
投香与还珠,前哲有遗声。
君看奏谏者,接武趋承明。
掺袂赠斯言,斯言勿见轻。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爲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爲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
《送容州程员外端州吴员外》是唐代徐铉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两位贤士的送别之情,赞美了他们的才德和品德,并表达了对他们在北方任职的祝福和期望。
该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士生秉道义,公论重才名。
美哉双白壁,高价等连城。
昔在南国时,折桂尝抗衡。
今为北朝客,通籍齐振缨。
连镳适炎徼,并命曲州兵。
地远乃寄重,无为惮遐征。
俗杂则财难,法在通其情。
投香与还珠,前哲有遗声。
君看奏谏者,接武趋承明。
掺袂赠斯言,斯言勿见轻。
这首诗词充满了深情和赞美之意。首先,诗人称赞了两位士人秉持道义,公正评判人才和名誉的品德。接着,诗人以美丽的白壁作为隐喻,形容这两位士人的品质高尚如城墙般坚固。诗人回顾了他们在南方时曾经有过的荣誉和辩论的经历,称赞他们曾经在南方折桂,有过一番抗衡之功。而如今他们成为北方的客人,为北朝效力,振聘缨,受到了重用和赋予了重要使命。他们奉命前往远方,驰骋炎热的边境,并率领曲州的士兵。虽然地理距离遥远,但诗人寄托了对他们的重托和祝福,并表示他们不会因为远方的征途而退缩。诗人认为,如果世俗杂乱,追求财富难以为继,那么法律应该通达人情,以保护人们的权益。诗中提到了投递香炉和归还珠宝,这是对前辈智者的敬意,他们留下了有价值的言论和智慧。最后,诗人呼吁君王要重视奏谏的官员,接受武将的忠告,追随他们的才智和指引。诗人希望这些送别的言辞能够被慎重对待,不要轻视。
这首诗词通过对贤士的颂扬和祝福,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崇敬和对国家的美好愿景。它展现了唐代士人的道德风貌和忠诚精神,并对社会秩序和公正法治的重要性进行了思考和呼吁。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士人的情怀和壮志,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对传统智慧的赞美。
思欢不得来,抱被空中语。月没星不亮,持底明侬绪。
济洹之水。赠我以琼瑰。归乎归乎。琼瑰盈吾怀乎。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葩叶永雕瘁。凝露不暇晞。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
青鬓追随到白头,中间忧患两悠悠。异时果有臧仓沮,他日宁无雍齿侯。旧隐重过三径菊,昔贤何在五湖舟。一杯坐阻论文酒,老懒闭门春事休。
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闻道通明同换劫,绿章谁省泪沾襟。
险诈沾沾不媿天,交情回首薄如烟。东游万里虽堪乐,灩澦瞿唐要放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