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香华迥寂寥,焚修报国化迷流。
英贤到此须回首,拨草瞻风笑点头。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三门》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通过描写古寺的景象,表达了对修行和报国精神的赞美。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古寺香华迥寂寥,
焚修报国化迷流。
古老的寺庙,静谧而独立,
香烟缭绕,虔诚氛围凝聚。
焚烧修行,化作报国之志,
迷惑的心灵得到净化。
英贤到此须回首,
拨草瞻风笑点头。
英雄豪杰来到这里,应当回首追忆往事,
拨开丛草,远眺风景,欣然一笑点头。
诗词表达了对古寺的景象和修行的赞美,寺庙中散发的香烟象征着人们虔诚的信仰与修行,修行的过程将人的心灵从迷惑中解脱出来。诗人呼吁英雄豪杰们来到这里回首往事,追寻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并且在这庄严的氛围中,展现出欣慰和满足的笑容。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古寺的景象,通过寺庙和修行的隐喻,表达了对高尚精神和崇高行为的赞美。诗人通过诗意的表达,唤起读者对于信仰、修行和使命的思考,以及对英雄豪杰的敬佩与致敬。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孤城度日宛如年,赖有吾人慰眼前。把酒论文方累月,扬鞭别我遽朝天。长才合赴风云会,新渥行沾雨露边。帝里故人如见问,为言衰悴愈皤然。
寂寂秋烟锁碧湾,往年此地有禅关。不神移入龙宫去,一夜风雷吼万山。
子元才望未专城,玉面醪敷且细倾。宠辱尽捐身外事,醺酣聊乐圣之清。分甘亦复怜吾老,饮湿终惭不自营。归去须君传此法,秫田百亩便平生。
十年鳌禁谪仙人。冰骨冷无尘。紫诏十行宽大,白麻三代温淳。天开寿域,人逢寿日,小小阳春。要见神姿难老,六峰多少松筠。
湾头登小艓。惯风生衣香,水湔裙褶。待到重门,纵教携玉腕,尚羞红颊。月姊窥侬,也劝饮深杯稠叠。织女机边,一线秋河,夜凉人涉。早是含情迎接。怕峡雨他山,易沾桃叶。第一相思,是床东袜刬,暗尘潜蹑。旧事凄凉,化梦里双飞蝴蝶。剩有轻绡十幅,曾围秀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