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垂暮年,不受烦恼攻。
欲修沙门果,坐怪须发空。
言有摩尼珠,自照迷妄踪。
当来滞碍心,如以巨物舂。
妻子昔所爱,今断如溃痈。
欲作大医王,遍救瘖与聋。
长安坐寂寞,饥腹听午钟。
行归洗耳恭听黄尘,誓将归青松。
一蠡渡长淮,东望迦叶峰。
我走名利场,未可谈从容。
软语感屡发,为我清心胸。
上士无住著,此别何由逢。
毛滂(一○六○~?)字泽民,号东堂居士,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以父荫入仕,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官郢州长寿尉。哲宗元祐中,爲杭州司法参军,移饶州。绍圣四年(一○九七),知武康县。徽宗崇宁初,召爲删定官(《苏轼诗集》卷三一施元之注)。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以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宣和六年(一一二四)尚存世。事见《东堂集》有关诗文。有《东堂集》六卷,诗四卷,书简二卷,乐府二卷及《东堂词》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东堂集》十卷,其中诗四卷。 毛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他书,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僧觉归上饶》是宋代毛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上士垂暮年,不受烦恼攻。
欲修沙门果,坐怪须发空。
言有摩尼珠,自照迷妄踪。
当来滞碍心,如以巨物舂。
妻子昔所爱,今断如溃痈。
欲作大医王,遍救瘖与聋。
长安坐寂寞,饥腹听午钟。
行归洗耳恭听黄尘,誓将归青松。
一蠡渡长淮,东望迦叶峰。
我走名利场,未可谈从容。
软语感屡发,为我清心胸。
上士无住著,此别何由逢。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送别僧人觉归上饶的情景。诗中通过对僧人的描写,表达了对高尚人品和追求解脱境界的赞颂,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纷扰和名利场的厌恶之情。作者以自己的心境作为反衬,表达了对清净心灵和追求自由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僧人觉的敬佩和向往。诗的开头写道:“上士垂暮年,不受烦恼攻。”这里描述了僧人觉作为一个达到高尚境界的人,不受世俗烦恼的侵扰。接着,诗中表达了僧人追求解脱和清净的决心,但却发现修行的道路并不容易,如同“坐怪须发空”,修行的果实并非易得。
诗中还出现了“摩尼珠”一词,摩尼珠是佛教中的宝珠,象征着智慧和真理。作者以摩尼珠自照来暗示修行者应当反思自己的迷妄和错误。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描述了修行者在纷繁世界中受到各种阻碍和困扰,如同面对巨物般艰难。
诗中还提到了作者的妻子,表达了作者舍弃家庭和世俗情感的决心,将个人的追求置于首位。作者还表达了对医学和慈悲行为的向往,但对于名利场的厌弃和对清心自由的追求更胜一筹。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送别僧人的心情,诗中提到“归青松”,归青松象征着追求自由和超脱尘世。整首诗以简练、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僧人和清净心灵的赞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名利场的厌恶和对自由追求的向往。
顿悟修行道理,除情战睡敌魔。不贪名利少风波。懒散随缘且过。饥后寻街乞饭,饱时信步蹉跎。闲来古庙唱哩*。逍遥谁人似我。
春来涨水流而活,晓色西山势似行。玉洞主人经劫在,携竿步步就长生。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行年三十忆南游,稳驾沧溟万斛舟。常记早秋雷雨霁,柁师指点说流求。
独烹茶山茶,未对雪峰雪。须知千里间,只共一明月。陈家参玄天,道眼应一瞥。为语管城君,相从炽然说。
野艇归时蒲叶雨,缲车鸣处楝花风。江南旧日经行地,尽在于今醉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