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山前识,迢迢三十春。
多惭画戟里,重见白云人。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送僧文光》是范仲淹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范仲淹送别僧人文光的情景,并表达了对友谊和离别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一品山前识,迢迢三十春。
多惭画戟里,重见白云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首句“一品山前识,迢迢三十春”,表明作者与僧人文光相识已有三十年之久,他们在一品山前相遇,共同经历了许多岁月的变迁。这句话中的“一品山”可能是指一座名山,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高尚的境界,象征着两人的修行和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多惭画戟里,重见白云人”,表达了作者对文光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其中,“画戟”指的是僧人所持的戒律,意味着僧人的高尚品德和修行成果。作者自谦地说自己在这方面远远不及僧人,感到惭愧。而“白云人”则是指僧人文光,以白云喻人,表达了他高洁无尘的品质和境界。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它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这首诗词既有宋代文人的风格,又蕴含了范仲淹对人生和人情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感人之处。
朔风飕飕著古梅,寒枝冷落俟春回。可怜雪萼无人问,乞借阳和早放开。
乌台上客紫髯公,共捧天书静境中。桃朵不辞歌白苎,耶溪暮雨起樵风。
今朝风物甚美,明日阴晴未知。夕阳无回照理,落花有上天时。
向来得秘藏,着意国风初。一字呕心出,十篇随手书。天成新句熟,月煅古人疎。长铩非君敌,区区恃棘锄。
种田不收一年事,取妇不著一生贫。风吹白日漫山去,老却郎时懊杀人。
溪流清且深,松石复阴临。正尔可嘉处,胡为无赏心。我由不忍别,物亦有缘侵。自匪常行迈,谁能知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