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僧务静还吴》

琴诗清绝事,静也两兼能。
技有知音许,名因国士称。
故山何日别,归舫待春乘。
却遂林泉适,弦歌结旧朋。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送僧务静还吴》是苏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送僧务静还吴。
琴诗清绝事,静也两兼能。
技有知音许,名因国士称。
故山何日别,归舫待春乘。
却遂林泉适,弦歌结旧朋。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颂送别一位出家修行的僧人,祝愿他能够在吴地(今江苏省一带)继续追求宁静的生活。诗人用琴和诗作为比喻,表达了僧人在追求内心宁静的同时,也能在艺术上有所造诣。他的技艺得到了有见识的人的认可,名声也因此在士人中传扬开来。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与僧人分别的遗憾,期待着与春天到来一同归船重返故山。最后,诗人表示他将继续在山林泉水之间过上适意的生活,与旧友们一起演奏琴弦、歌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僧人的情景,展示了苏颂对僧人追求宁静生活的赞赏和祝愿。诗中使用了琴和诗这两种艺术形式,与僧人的修行和追求内心安宁相互呼应。苏颂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与僧人分别的遗憾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将在山林泉水中过上适意的生活,并与旧友们一同享受音乐的欢愉。整首诗词意境清新,节奏流畅,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示了苏颂独特的诗人风采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 《睡起三绝》

    五更展转待晨光,到晓瞢腾入睡乡。却是金门早朝客,千金不博枕中方。

  • 《早发》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 《过胡文定公碧泉书堂》

    入门认溪碧,循流识深源。念我昔此来,及今七寒暄。人事几更变,寒花故犹存。堂堂武夷翁,道义世所尊。永袖霖雨手,琴书贲丘园。当时经行地,尚想语笑温。爱此亭下水,固若玻璃盆。晴看浪花涌,静见潜鳞翻。朝昏递日月,俯仰鉴乾坤。因之发深感,倚槛更忘言。

  • 《次韵阎仲甫郎中病起二首一》

    伏波七十老鍪弧,薏苡何曾适病躯。高卧输公无一事,评诗校画是功夫。

  • 《踏莎行》

    梦褥光宗,河东右族。向来到耳声华熟。游从两世记金兰,风流二阮居南北。今夕何辰,相亲灯烛。一廛我愿依韦曲。长君未可赋骊驹,山人莫为蒲轮促。

  • 《闻北虏入灵州二首》

    河冰一夜合,虏骑入灵州。岁岁征兵去,难防塞草秋。见说灵州战,沙中血未干。将军日告急,走马向长安。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