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衣苦怪不我住,怀事乞成今乃时。
雷动定知开蛰户,春寒无要勒华枝。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嵩山老人告行作六偈送之》
作者:释正觉(宋代)
朝代:宋代
诗词的中文译文:
挽衣苦怪不我住,
怀事乞成今乃时。
雷动定知开蛰户,
春寒无要勒华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由宋代僧人释正觉创作的,题目为《嵩山老人告行作六偈送之》。诗中表达了对嵩山老人(可能是一位禅师或长者)的告别和送行之情。
首句:“挽衣苦怪不我住”,表达了诗人的离情之苦和无法挽留的无奈之情。这句话中的“挽衣”可以引申为挽留之意,而“苦怪不我住”则表明了诗人对别离的痛苦和无法改变的现实的无奈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怀事乞成今乃时”,表达了诗人对禅师或长者的期望和祝愿。诗人希望禅师的心愿和事务能够如愿以偿,并且希望此刻是个好时机。
最后两句:“雷动定知开蛰户,春寒无要勒华枝”,可以理解为寓意深远的禅理。这里的“雷动”和“开蛰户”可以被视为自然界的变化,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的到来。而“春寒无要勒华枝”则传递出春天的寒冷并不会阻碍花朵的绽放,寓意着人们应坚持追求,不受挫折与困难的影响。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忧愁与无奈,同时也透露出对禅师或长者的祝福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种表达方式与宋代文人追求简洁明了的风格相符,同时也展现了佛家禅宗的思想特点。
寓目伤怀,逢欢感旧,年来事事疏慵。叹身心业重,赋得情浓。况是离多会少,难忘雨迹云踪。断无锦字,双鳞杳杳,新雁雍雍。良宵孤枕,人远天涯,除非梦里相逢。相逢处,愁红敛黛,还又匆匆。回首绿窗朱户,可怜明月清风。断肠风月,关河有尽,此恨无穷。
日夕高阳釂羽杯,琳房岑寂外尘埃。山庭桂老幽人住,天陆星翻处士回。珍树暝猿侵户啸,碧潭仙菊照窗开。箕风动地云罗阔,谁伴凌空御寇来。
冲风振河朔,飞雾失太行。相逢不相识,下马须眉黄。洗眼忽惊笑,见此玉节郎。喜有贤主人,共此残烛光。聚散一梦中,人北雁南翔。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幸子遇明主,陈经入西厢。归期不可缓,倚相宜在傍。
日光青寒杀气白,山童林髡水缩脉。城舂堕指扌朱送馁,莽苍坤舆大宵宅。齐东赵原吴下客,辞荣养母韩康伯。酒狂忽忆雍熙时,画法荆关海岳窄。魁峰杰岭大将颜,秀厓峭壁仙卿班。云岚滃勃嵩华表,石栈荦确崤函间。翚飞楼阁深翠隐,兽群远迹人烟近。一瀑天垂雪练绅,万松花落黄金粉
精心奉北宗,微宦在南宫。举世劳为适,开门事不穷。年来复几日,蝉去又鸣鸿。衰疾谁人问,闲情与酒通。四邻寒稍静,九陌夜方空。知老何山是,思归愚谷中。
贱宜人弗齿,贫遣日劳心。不著新诗句,春愁那可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