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室对迢嶢,群峰耸崷直。
云随高下起,路转参差碧。
春晚桂丛深,日下山烟白。
芝英已可茹,悠然想泉石。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嵩山十二首·二室道》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室对迢嶢,群峰耸崷直。
云随高下起,路转参差碧。
春晚桂丛深,日下山烟白。
芝英已可茹,悠然想泉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嵩山的壮丽景色。诗人欧阳修通过描写山峰的高耸、云雾的起伏、山路的曲折以及山间的春天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山水之间的宁静与深思的感悟。
赏析:
诗的开头写道“二室对迢嶢,群峰耸崷直”,表现了嵩山的雄伟壮丽之处。接着,诗人描述了云雾随着山峰的高低起伏,山路蜿蜒曲折,给人一种参差不齐的感觉。这种景象使人感受到山的壮丽和变幻无穷的气氛。
在描写春天的景色时,诗人写道“春晚桂丛深,日下山烟白”,表现了山间春天的宁静和美丽。桂树丛中的花朵盛开,山间的烟雾在夕阳下显得白色。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最后两句“芝英已可茹,悠然想泉石”,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间的宁静和自然之美的思考。芝英已经可以食用,诗人在这种宁静的环境中,悠然地想象着泉水和石头,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嵩山的壮丽景色和山水之间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水之间的美妙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不似尧夫快活身。罪已纶言遍九州,桑榆虽晚尚堪收。下山东诏争扶听,读奉天书有泪流。加霍嫖姚冠军号,拜车丞相当民侯。崆峒麦熟无人刈,何日王师且少休。
千门明月,天如水,正是人间佳节。开尽小梅春气透,花烛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阗箫鼓,达旦何曾歇。少年当此,风光真是殊绝。遥想二十年前,此时此夜,共绾同心结。窗外冰轮依旧在,玉貌已成长别。旧著罗衣,不堪触目,洒泪都成血。细思往事,只添镜里华发。
遇酒逢春触处春,白头相视若天伦。须知丞相官仪重,不及琳宫自在人。
佛说空虚也可量,虚空比恨恨还长;银花宝钿金星尺,认得纤纤十指香。
超然堂上闲宾主。不受人间暑。冰盘围坐此州无。却有一瓶和露、玉芙蕖。亭亭风骨凉生牖。消尽尊中酒。酒阑明月转城西。照见纱巾藜杖、带香归。
浪匝湓城岳壁青,白头僧去扫禅扃。龛灯度雪补残衲,山日上轩看旧经。泉水带冰寒溜涩,薜萝新雨曙烟腥。已知身事非吾道,甘卧荒斋竹满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