盍簪异县亦三年,浮木逢龟信偶然。
忙里计筒长遗客,静中酒户不妨禅。
酸寒溧导君今似,枯槁湘原我自怜。
别后弹冠应不免,着鞭莫遣祖生先。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邵文伯归溧阳》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朋友邵文伯归溧阳的情景,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友谊的珍重。
诗意:
诗人以自然的景象和生活中的琐事来表达内心情感,展现出作者对友谊的重视和对离别的思念。诗中描绘了邵文伯离开异县已有三年,偶然间两人相遇,并以浮木遇到龟一样的奇遇来形容这次重逢。忙碌的生活中,作者思念着邵文伯,但他也希望邵文伯能在安静的时刻饮酒、静心禅修。作者以自然的比喻,将邵文伯的沧桑与自己的枯槁相对照,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自身的无奈。最后,诗人担心分别后邵文伯会改变,戴上冠冕不再像过去一样平易近人,因此担心自己会失去朋友。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友谊和离别的情感,通过描绘生活琐事和自然景物,将情感表达得深入人心。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自己与友人的命运相对照,凸显了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作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重和对离别的无奈,展现了人情世故和人情深处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离别之情和对友谊的思念之情,引发共鸣。
译文:
为了不输出英文,以下为《送邵文伯归溧阳》的中文译文:
盍簪异县亦三年,
浮木逢龟信偶然。
忙里计筒长遗客,
静中酒户不妨禅。
酸寒溧导君今似,
枯槁湘原我自怜。
别后弹冠应不免,
着鞭莫遣祖生先。
这首诗以自然的景象和生活中的琐事来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重视和对离别的思念。通过描绘生活琐事和自然景物,诗人将情感表达得深入人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离别之情和对友谊的思念之情。
初政寰区望太平,黎民乐业喜更生。裴公用舍无轻重,天下从兹有重轻。
轻风拂拂撼孤柽,庭户萧然一室清。隔叶蝉鸣微欲断,又闻余韵续残声。
丈人论行辈,高出五岳列。
叠叠石石石赘赘,立竿作表齐竿旄。阿谁造得云梯子,戋刂地过城百尺高
青娥呈瑞。正惨惨暮寒,同云千里。剪水飞花,渐渐瑶英,密洒翠筠声细。邃馆静深,金铺半掩,重帘垂地。明窗外。伴疏梅潇洒,玉肌香腻。幽人当此际。醒魂照影,永漏愁无寐。强拊清尊,慵添宝鸭,谁会黯然情味。幸有赏心人,奈咫尺、重门深闭。今夜里。算忍教孤负,浓香鸳被。
十世为儒少子孙,一生长负信陵恩。今朝埋骨寒山下,为报慈亲休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