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非不心,未得印时生死侵。
除非一搭无纤翳,六道皆标我相形。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颂十玄谈》
诗意:这首诗是由宋代的释印肃所作,表达了关于心性的思考。诗中通过运用象征手法,以心为主题,探讨了心性的真实本质以及生死的侵袭。诗人认为,只有在获得心的印证之后,才能解除生死之忧。除此之外,无论是六道轮回,还是其他事物,都将在我自身的光辉下显得微不足道。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述了心性的内在探索。诗人通过使用心和生死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于心性探索的渴望。诗中的"心心,非不心"表明了诗人对于心性的关注与思考。"未得印时生死侵"意味着在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本心之前,生死对于人来说将会是一种困扰和威胁。然而,"除非一搭无纤翳"表达了只有在获得心的印证之后,才能解除这种困扰。"六道皆标我相形"则象征了一旦认知到自己的内在本质,其他事物都将在自身的光辉下黯然失色。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于心性探索的追求和对于生死问题的思考。诗中使用了象征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远。它不仅仅是对于个体内心的思考,更是对于人生意义的探寻。这首诗词引人深思,给人以启示,让人思考自己的内心和生命的真正意义。
南国松楸旧,东湖水石凉。
人物今能几,公才谁不如。时情容见嫉,天意亦成虚。千载格心学,平生流涕书。一言终不吐,寒日闭幽墟。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万仞崖头自放身,始知花发不干春。更从个裹寻枝叶,笑倒当年树下人。
四山昏昏如泼墨,行人对面不相觌。凄乎太阴布肃杀,暗然混沌未开辟。千丈拿空蛰龙起,一声破柱春雷疾。我疑人间瓠子决,或是天上银河溢。异哉烟霏变态中,山川墟市明历历。茅寮竹寺互掩映,疏舂残磬渺愁寂。叟提鱼出寒裂面,童叱牛归泥没膝。羊肠峻坂去天尺,驴饥仆瘦行安适。
燕子芹干,龙孙箨老,绿阴深锁林塘。午风庭院,人试薄罗裳。数尽落红飞絮,摘青梅、煮酒初尝。重门静,一帘疏雨,消尽水沈香。把当年团扇,恩情犹在,未是相忘。笑衰公鬓发,早已苍苍。说与乘鸾彩女,看世间、多少炎凉。都休怨,百年一梦,且共醉霞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