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心印作何颜,影现千潭印万山。
夜静画楼吹玉管,声声相应绝遮栏。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十玄谈·心印》是宋代释印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心印的颜色问君何如,倒映在千潭之中,印刻在万山之上。夜晚寂静的画楼中,吹奏着玉管,音声回响相互呼应,无法被阻挡。
这首诗词以心印为主题,描绘了心灵的印记在自然景物中的显现。心印是指内心的印象、烙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感受与外在世界的互动。
诗词通过使用自然景物的意象,如潭水、山峰、画楼等,将心印与自然景观相联系。千潭和万山象征着广阔的自然景观,而心印作为内心的印记,与之相呼应。在夜晚的画楼中,玉管的音乐使心印更加清晰明晰,相互回应,无法被任何障碍所遮挡。这种意象的运用使诗词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展示了心灵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这首诗词通过艺术化的表达,传达了作者对心灵与自然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思考。它提醒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与自然相融,体验心灵的印记在自然中的显现与共鸣。同时,诗词也呼唤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珍视,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心灵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凸显了宋代文人对内心世界与自然之间联系的关注。
发底青青无限春。落红飞雪谩纷纷。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见在身。书万卷,笔如神。眼看同辈上青云。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
接石为槽绕画檐,清风爽气坐来添。恰从天外为飞瀑,又向人间作水帘。
久不在城市,少留心怅然。幽芳可揽结,伫子饮云泉。
自叹平生老道涂,不堪泥雨又驱车。鹭鹚第一清高底,拂晓溪中有干无。
彼鼠侵我厨,纵狸授粱肉。鼠虽为君却,狸食自须足。冀雪大国耻,翻是大国辱。膻腥逼绮罗,砖瓦杂珠玉。登楼非骋望,目笑是心哭。何意天乐中,至今奏胡曲。官军收洛阳,家住洛阳里。夫婿与兄弟,目前见伤死。吞声不许哭,还遣衣罗绮。上马随匈奴,数秋黄尘里。生为名家女,死作
云长不绝旧君情,元直终随老母行。立效报公何感慨,指心辞主更分明。三方本以兵攻战,一士能为国重轻。多谢曹刘存大度,任教忠孝得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