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空劫勿能收,非相非名触处周。
罔象无心珠自现,何劳汩没外驰求。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十玄谈·玄机》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迢迢空劫勿能收,
在遥远的虚空中,无法收束劫难,
Non-相,non-名触处周。
非相非名的触动所在浩瀚无边。
罔象无心珠自现,
无法形象化的心灵中自然显现珠宝般的智慧,
何劳汩没外驰求。
为何还要奔波外寻求呢?
这首诗词以玄妙的语言表达了深奥的思想。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如迢迢空劫、非相非名、罔象无心等,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越形相和名号的境界。作者通过表达迢迢空劫勿能收的意象,表明世间的纷扰和困扰难以消散,而非相非名的触动却能在无边的虚空中自然显现。这种触动不受物象和言语的限制,源自于内心的宁静和超越,如同无心的珠宝自然显露其光彩一般。诗人在最后两句诗中表达了一种境界的达成,即不必外驰求,内心的静谧已足以获得智慧的珍宝。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抒发了一种超越尘世和名利的境界,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智慧的自然显现。通过对迢迢空劫、非相非名的描绘,诗人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超越表象的境界和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重要性。这首诗词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引导人们超越外在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发现。
圣学家傅自有师,更罗英俊侍经帷。治功尚论唐虞际,政体宁甘汉晋卑。猥向梁园陪末坐,敢凭尧历记佳期。羞囊已辨诗千首,准拟年年荐寿卮。
丈人居水南,未省价高索。平生丘壑事,长啸天宇窄。舍榜五株柳,宛是陶家宅。舍南数亩园,似与人境隔。方须漉酒巾,渐喜扶老策。以兹不愿仕,偶然似彭泽。青松手所种,抚之无愧色。都忘岁月徂,不受霜霰迫。是身等浮云,术也可不择。持此百年间,常恐中道画。旷哉遗世情,遇我
别访难遽了,不知寒夜长。回灯撤杯案,抱被宿船仓。载听远鸡唱,稍分征雁行。临风满掬泪,吹落一襟霜。
去岁投荒客,今春肆眚归。律通幽谷暖,盆举太阳辉。喜气迎冤气,青衣报白衣。还将合浦叶,俱向洛城飞。
壮游几度上南楼,今度重来二十秋。俯仰之间只犹昨,登临何处是无愁。好山常在世青眼,此水如斯人白头。老兴未阑明月上,归欤笠泽有扁舟。
旋插杉枝蔽晓曦,缓摇轻箑自融怡。调琴不用求成曲,得句何须凑作诗。无复趋炎同褦襶,但能寻睡学希夷。太仓日食五升米,老矣不嫌人更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