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孙君文还桐庐二首》

时违运往岂无才,老气峥嵘隘九垓。
漫仕有声徐偃国,赋归不愧子陵台。
相逢苦雨泥双屐,可及晴湖泛一杯。
忽又趁潮上桐濑,山中春笋正堪煨。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送孙君文还桐庐二首

时违运往岂无才,
老气峥嵘隘九垓。
漫仕有声徐偃国,
赋归不愧子陵台。

相逢苦雨泥双屐,
可及晴湖泛一杯。
忽又趁潮上桐濑,
山中春笋正堪煨。

中文译文:
送孙君文返回桐庐二首

逆境中,若使运命不曾分走人才,
年老之时仍然气势峥嵘,限制于狭小之地。
在漫长的仕途中,声名远播,以徐偃之才辅佐国家,
辞官归来,不辜负子陵台的期望。

相逢时,遭遇了不幸的雨水,泥泞了双屐,
抵达晴朗的湖畔,一同漾起一杯美酒。
突然又趁着潮水登上桐濑,
山中的春笋正适合烹煮。

诗意和赏析:
这是宋代方回的《送孙君文还桐庐二首》。诗中以送别孙君文为背景,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祝福。

诗人认为,即使在逆境中,人才的价值不会因命运的挫折而消失。年老之时,依然能够展现出威严的气势,虽然受限于狭小之地,但仍具备卓越的才华。

孙君文在漫长的仕途中声名远播,被任命在国家重要的职位上,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此时他辞去官职回到故乡,但他的回归并不辜负人们对他的期望和赞扬。

诗中描绘了相逢时的情景。诗人和孙君文相遇时正遭遇恶劣的雨水,泥泞了双屐,但他们并不因此而气馁。当他们到达晴朗的湖畔,一同举起酒杯,分享欢乐。

最后,诗人描绘了突然趁着潮水登上桐濑的情景。在山中,春笋正好成熟,可以作为美食享用。这一景象象征着孙君文回到故乡,迎接新的机遇和希望。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孙君文的赞美和祝福,并展现了逆境中人才的坚韧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人物的情感与环境相融合,赋予了诗词更深的意境和情感。

  • 《十二时/忆少年》

    治平时。暂垂帘,佑圣子、解危疑。坐安天下逾岁。厌避万机。退处宸闱。殿开庆养,志入希夷。扶皓日,浴咸池。看神孙、抚御千载,重雍累熙。四方钦仰洪慈。阴德远,仁功积,欢养罄九域,礼无违。事难期。乘霞去,乍睹升仙,诰下九围。泣血涟如,更鸾车、动春晚、雾暗翠旗。路指

  • 《客次感怀》

    投老诗成癖,愁生为客途。烟云长在目,山水暂游吴。远意极千里,归心寄九衢。一身仍更病,意绪日荒芜。

  • 《如梦令 灯花》

    报道灯花如画。烨烨文章*绣。安顾莫风摇,应恐夜寒花瘦。搔首。搔首。结果望天将就。

  • 《游仙都观》

    冷杉枯柏路盘空,毛发生寒略略风。两汉真仙在何处,巡香行绕蕊珠宫。

  • 《满江红(禾兴月波楼和友人韵)》

    日薄寒空,正泽国、一汀霜叶。过万里、西风塞雁,数声哀咽。耿耿有怀天可讯,悠悠此恨谁能说。倚阑干、老泪落关山,平芜隔。提短剑,腰长铗。昔壮志,今华发。有江湖征棹,水云深阔。要斩_鼯埋九地,可怜乌兔驰双辙。羡渠侬、健笔扫磨崖,文章别。

  • 《次韵和岳醵饮西峰寺分韵成诗十四首见寄》

    天地中閒浩浩歌,从地乌兔健飞过。旁人若问功名事,笑指南柯蚁一窠。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