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父恓惶地,离情向此偏。
家贫聊复尔,道在肯徒然。
诗景明松雪,乡山隔水烟。
三年须赴召,莫恋瓮头眠。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爲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爲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
诗词:《送汤舍人之陈州》
译文:
尼父忧心忡忡,离愁浸透此刻。
家境贫寒仅勉强,修行道路勇往直前。
诗中景色瑰丽如松雪,故乡山水隔着轻烟。
三年之后必须前往官府,不可沉迷于舒适的家园。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徐铉送别汤舍人离开陈州的场景。汤舍人的父亲对他的离去感到忧虑和痛苦,因为他明白儿子在外面的艰辛和不易。汤舍人来自一个贫穷的家庭,但他仍然选择了修行的道路,不愿意安逸地生活在家中。这首诗描绘了明亮的松雪和远离的故乡山水,表达了汤舍人离去的离愁别绪。然而,徐铉也提醒他不要被家乡的舒适所迷惑,在三年之后必须前往官府履行他的职责。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情感和思考。徐铉巧妙地运用具象的意象,如明亮的松雪和遥远的山水,增强了诗中的离愁之情。诗中的"三年"象征着一段时间的考验和等待,使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表达了对汤舍人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修行和职责的追求与坚持。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徐铉对离别和人生道路的思考,给读者带来深思和共鸣。
昔日江湖上,飘然无定居。频倾京口酒,亦食武昌鱼。北首心空壮,东归愤不摅。岂知牙齿落,送老一茆庐。
万顷平湖一苇杭,此归喜似贺知章。上恩赐与西湖曲,遂老吾家归照堂。
百万人家户不扃,管弦灯烛沸重城。游车正满章台陌,为报天鸡莫浪鸣。
税舆陟高冈,却立倚天壁。就舆乱清溪,转石飞霹雳。十步一沮洳,五步一枳棘。上方未言返,豁见平土宅。田家鸡犬归,佛庙檀栾碧。莲荡落红衣,泉泓数白石。人如安巢鸟,稍就一枝息。钟鱼各知时,吾亦自得力。
萧萧风籁助清吟,秋去冬来令又更。惟有老禅都不管,任它檐铎作何声。
小跃水泉玉不如,细生仍得芼春蔬。莫将北海金虀脍,轻比西江石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