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纳论思玉笋班,音因忠谠忤龙颜。
一朝锦水连江水,万里何山与下山。
道大可能忘济世,名高那得镇投闲。
天教一似苏门下,先到筠阳却诏还。
重入修门已有期,趣装聊此着征衣。
帝思宣室名儒对,人喜玄都旧客归。
高节不难全晚岁,亨途未必尽危机。
愿公且为苍生起,莫向苕溪恋翠微。
王阮(?~一二○八),字南卿,德安(今属江西)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都昌主簿,移永州教授。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知新昌县(本集《和渊明归去来辞》序)。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改知抚州。宁宗庆元初韩侂胄当政,闻其名,特命入奏,遣客诱以美官,王对毕即出关,侂胄怒,批旨予奉祠,于是归隠庐山。嘉定元年卒。有《义丰文集》一卷。《宋史》卷三九五、明嘉靖《九江府志》卷一三有传。 王阮诗,以宋淳祐三年王旦刻《义丰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酌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又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送逃侍郎二首》是宋代王阮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词表达了诗人对逃离朝廷的侍郎的送别之情,以及对他追求道义和名誉的期望。
诗词中的"献纳论思玉笋班,音因忠谠忤龙颜"描绘了侍郎在政治上的忠诚和才能,却因触犯龙颜(皇帝)的意愿而被迫离开朝廷。"一朝锦水连江水,万里何山与下山"表达了侍郎离开朝廷后将面临的漫长旅途和未知的山川。
诗词中提到"道大可能忘济世,名高那得镇投闲",表明侍郎放弃了世俗的名利追求,选择了追求道义的生活。"天教一似苏门下,先到筠阳却诏还"揭示了侍郎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但这一理念却被天命所阻挠,使他无法实现。
诗词中的"重入修门已有期,趣装聊此着征衣"表达了诗人对侍郎重回朝廷的期待和祝福,希望他能在政治舞台上再次发挥作用。"帝思宣室名儒对,人喜玄都旧客归"表明朝廷和人民都期待着这位有才德的侍郎的归来。
最后两句"高节不难全晚岁,亨途未必尽危机。愿公且为苍生起,莫向苕溪恋翠微"表达了诗人对侍郎的嘱托,希望他不要沉迷于世俗的享乐,而是继续为苍生做出贡献,迎接未来的挑战。
整首诗词寄托了诗人对逃离朝廷的侍郎的关切和祝福,表达了对他追求道义和名誉的支持和期望。同时,通过对逃离和归来的描绘,诗词也反映了宋代社会中政治权力的困扰和思考,以及对真正有道德和才能的人才的渴望。
本是山中人,爱说山中话。五月卖松风,人间恐无价。
军功阁束万人多,兵部门前雀哥罗。悍将武夫心失尽,可知弃甲与投戈。
世间万境一蘧卢,与道俱存是此书。千载归来人化鹤,满腔真乐我知鱼。要将德业参天连,莫把光阴掷岁余。静里功夫终透澈,一庭明月夜窗虚。
楚泽凄凉笑屈原,行吟如在浣花川。风回别墅闻桐角,烟冷荒郊挂纸钱。麰麦正香田舍乐,茅柴初熟酒家连。锦囊收拾归来晚,踏月闲敲款段鞭。
萧萧十月菊,耿耿照白草。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风霜要饱更,独立晚更好。韩公真躁人,顾用扰怀抱。
花骢秋健绣旗开,渐远棠郊近帝台。耳目紧官终拜去,股肱雄镇暂迎来。两州将相为交代,三径渔樵阻接陪。犹赖雅章留刻石,时时闲看拂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