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天华寺亭二首》

一亭开浩荡,千载纳幽閒。
日色射丹巘,秋姿凝翠鬟。
人家屏上见,鹭点镜中还。
冷宦惊人眼,无妨饱看山。

作者介绍

冯时行(?~一一六三),字当可,号缙云,壁山(今四川璧山)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调江原县丞,知眉州丹稜县。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以政优召对,因反对和议,出知万州。十一年,又因不附秦桧免官,遂居缙云山中,授徒讲学。桧死,二十七年起知蓬州,二十九年,知黎州,三十一年,知彭州(《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二○、一四二、一七六、一八二、一九二)。擢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官。有《缙云集》四十三卷(《宋史·艺文志》),已散佚,明嘉靖中李玺刊爲《缙云先生文集》四卷,卷一至三爲诗。事见《缙云先生文集》附录宋蹇驹《古城冯侯庙碑》,《宋史翼》卷一○有传。 冯时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缙云文集》爲底本,校以清赵氏小山堂抄本(简称小山堂本,藏北京图书馆)。另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卷四。

作品评述

《天华寺亭二首》是宋代冯时行创作的一首诗词。它以描写一座亭子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座亭子开放在广阔的原野上,已经有千年的岁月容纳了幽静的闲适。阳光照耀下,山峦显得红彤彤的,秋天的美丽凝结在翠绿的山头。人们在屏风后可以看到这美景,鹭鸟倒映在镜中也还原了原貌。即使是那些冷漠的官员也会惊叹于这美景,毫不妨碍地尽情地欣赏山水的风光。

诗意和赏析:
《天华寺亭二首》通过对亭子和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赞叹之情。亭子所在的原野广阔辽阔,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无限广阔。千年的岁月使亭子沉淀下幽静的氛围,呈现出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氛围。阳光下的山峦呈现出红彤彤的色彩,表现了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季节。翠绿的山峰则凝结了秋天的美丽,给人以舒适和宁静的感受。

诗中提到的人们可以在屏风后看到美景,鹭鸟倒映在镜中,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间接欣赏自然之美的氛围,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入观察和细腻感受。冷漠的官员被这美景所惊艳,这里体现了美景的独特魅力,它能够打动人的心灵,即使是那些生活在尘世中的人们也能够找到片刻的宁静和享受自然之美。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人们的互动,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传达了一种宁静、恬淡和享受自然的心境。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营造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和宁静的力量。

  • 《用前韵再和霍大夫》

    文字先生饮,?谓刘执中。?江山清献游。典刑传父老,樽俎继风流。度岭逢梅雨,还家指麦秋。自惭鸿雁侣,争集稻粱洲。野阔横双练,城坚耸百楼。行看凤尾诏,却下虎头州。君意已吴越,我行无去留。归途应食粥,乞米使君舟。

  • 《感旧》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讵有青马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

  • 《缘识》

    凡碁妙手不可得,纵横自在能消息。不贪利远施张,举措安详求爱力。曲须曲,直须直,打节斜飞防不测。潜思静虑一时间,取舍临进方便逼。牢己疆场煞三思,不骄不怯常翼翼。势输他,勿动色,暗设机筹倍雅饰。恒持自固最为强,尤宜闲暇心先抑。

  • 《寒食湖上》

    花瘦水肥三月天,画桡双动木兰船。人家尽换新榆火,唯有垂杨带旧烟

  • 《子正生日以黄柑为寿》

    正信风流不辱亲,高文还称掌丝纶。岂惟补衮须词伯,自是安邦出诤臣。岁晚已回松柏操,时来休爱水云身。欲为公寿倡优拙,戏遣商山四老人。

  • 《初至鄜州见月》

    此是鄜州月,人间应更无。欲垂清夜泪,桂影莫扶疏。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