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叹三山隔五云,建昌境好说纷纷。
虽然尚作贫才子,犹免潜呼老使君。
远逐朱轮输雁阵,闲亲画舸羡鸥群。
棠郊独恨分携后,高论何时得再闻。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王太博知建昌军》是宋代诗人魏野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莫叹三山隔五云,
不要悲叹三座高山将我们隔开,
建昌境好说纷纷。
建昌的景色美好,不胜言表。
虽然尚作贫才子,
尽管我只是个贫穷的才子,
犹免潜呼老使君。
但我幸免于被召为朝廷使臣。
远逐朱轮输雁阵,
远追逐着红色的车轮,输给了候鸟的队列,
闲亲画舸羡鸥群。
闲暇时亲近绘画,羡慕鸥鸟群飞的自由。
棠郊独恨分携后,
在棠郊(地名)独自懊恼分别之后,
高论何时得再闻。
翘首期盼再次听到高人的妙论。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离别的伤感以及对建昌美景的赞美。诗人身为贫穷的才子,虽然没有被任命为使臣,但仍然心怀壮志。他追随着红色的车轮,输给了候鸟的队列,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和远大理想的心愿。他在闲暇时亲近绘画,羡慕鸥鸟群飞的自由。在离别后,他独自在棠郊感到遗憾,期待着再次听到高人的妙论。
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追求自由的渴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离别的表达,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的建昌境地被描绘为美丽而纷繁,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他的思想和情感的复杂性。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和追求自由的描绘,展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追求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是心如维斗,万物所取正。蒙之以微云,孤光更渊靓。
岭宿寒云薄,楼迎晓日斜。危檐排语雀,落木点啼鸦。佛鼓依山寺,炊烟隔岸家。移时收足坐,清兴会烟霞。
西谷有一士,荡然无所求。问君何为者,神闲道自休。上无求于帝,寿夭等浮沤。中无求于世,人呼任马牛。下无求于子,苟以嗣春秋。三者既无求,长歌何所忧。
陕府铁牛却知有,春秋几几成过咎。一身还作二如来,黑白不分辨香臭。
空蒙玉华晓,潇洒石淙秋。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滕两岸,村落带林丘。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
已无功业上凌烟,且泛扁舟逐计然。自喜兹游胜平日,不知今夕是何年。横空蝃蝀聊欹枕,满袖婵娟永共船。同社贤豪多载酒,坐添清兴浩远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