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渚青山路,衰迟旧往来。
西风动黄叶,朔雪记寒梅。
戍鼓边城近,楼船猛士催。
然犀不用照,拔剑忆澹台。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温伯玉二首》是宋代诗人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牛渚青山路,衰迟旧往来。
西风动黄叶,朔雪记寒梅。
戍鼓边城近,楼船猛士催。
然犀不用照,拔剑忆澹台。
中文译文:
牛渚上青山之路,衰老迟缓地行来。
西风吹动黄叶,北方的雪铭记寒梅。
戍鼓声近边城,楼船上勇士催促。
即便没有犀牛的照耀,也能拔剑回忆澹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送别温伯玉的场景,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温伯玉离别的感慨和对他的美好祝愿。诗中通过牛渚青山、黄叶西风、寒梅朔雪等意象,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戍鼓边城和楼船猛士的描绘,则展现了边疆的军事氛围和英勇的士兵形象。最后,作者以犀牛和澹台两个意象,表达了对温伯玉的怀念和祝福。
赏析:
1. 诗中采用了自然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通过牛渚青山、黄叶西风、寒梅朔雪等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岁月流转的感慨和离别的伤感。
2. 描述了戍鼓边城和楼船猛士的场景,展现了边疆军事的严峻形势和壮士的英勇形象,增强了诗词的氛围和张力。
3. 最后两句以犀牛和澹台为象征,表达了对温伯玉的怀念和祝福,具有深情和含蓄之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温伯玉离别的感慨、对岁月流转的思考以及对壮士的赞美。同时,通过暗示和象征手法,使诗词充满了离别的忧伤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具有一定的抒情性和意境感。
妙处和春莫遣知,晚尊随柳逐花移。落花绣地春深日,翠柳篵空月上时。
岁岁东风二月时,司花辛苦染晴枝。夜输百斛蔷薇水,晓洗千层玉雪肌。寒食清明空过了,姚黄魏紫不曾知。春愁蹙得眉头破,何处如今更有诗。
醉见千山面。晚晴初、蝉声未了,鸟声尤远。知道仙人丹灶在,尚有陈灰犹暖。但只恐、松枯石烂。笑问年华应不换,又如何、洞里笙箫断。还念我,去归晚。千岩万壑猿啼遍。一思量、一回懊恨,一回泪眼。岂是自家无仙骨,尚被红尘牵绊。要分此、烟霞一半。当日朱仙和葛老,更老黄、
羲和午停车,草木静若萎。我居倦烦促,谁与开我怀。出井泉失冷,迎凉幌空开。翩翩投林羽,饥渴复谁哀。仁哉林间风,为我时一来。惜哉为功薄,隆赫安能回。观涛感巨壑,清啸想高台。徘徊滞心赏,怅望意悠哉。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斯文宗主赖公归,不使它杨僭等夷。四海声名今大手,万人辟易几降旗。天方欲治将焉往,用不崇朝尚窃迟。整顿乾坤从小试,南州昔日洗潢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