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吴盬丞季行知简州》

勋烈涪阳异姓王,手扶西极汉天长。
有孙文武千人杰,透纸风骚万字香。
小涉移中公事笔,又怀剑外史君章。
同朝多日相从少,不唱阳关也断肠。

作者介绍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作品评述

《送吴盬丞季行知简州》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勋烈涪阳异姓王,
手扶西极汉天长。
有孙文武千人杰,
透纸风骚万字香。
小涉移中公事笔,
又怀剑外史君章。
同朝多日相从少,
不唱阳关也断肠。

诗意:
这首诗词是杨万里送别吴盬丞季行知简州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吴盬丞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杨万里对吴盬丞的敬佩和友情。首句“勋烈涪阳异姓王”表达了吴盬丞在涪阳地区的威望和地位,以及他在异姓王族中的杰出表现。接着,“手扶西极汉天长”形象地描绘了吴盬丞的才干和志向,他扶持着西方边疆,追求天长地久的事业。

下文提到“有孙文武千人杰”,表达了吴盬丞身边有许多杰出的文武人才,他们的才华如同透过纸张传递出来的风骚,香气扑鼻。这里的“透纸风骚万字香”形象地描绘了吴盬丞身边人才辈出的景象。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小涉移中公事笔”,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上的职责和工作。同时,他也怀念着“剑外史君章”,这是指他的友人,可能是一个从事历史研究的人。这里的“剑外史”意味着这位友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学识。

最后两句“同朝多日相从少,不唱阳关也断肠”表达了诗人和吴盬丞相伴多年的情谊,即使不再共事,也会令人伤感。这里的“阳关”指的是边疆,意味着他们不再一同从事边疆事务,但这种别离仍然让人感到痛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吴盬丞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思念之情。

  • 《王定国自彭城往南都,时子由在宋幕,求家书》

    王郎西去路漫漫,野店无人霜月寒。泪尽粉笺书不得,凭君送与卯君看。

  • 《次韵寄史彦明》

    等閒看尽弁衡毗,旁郡聊从捧檄驰。候管乍披新定志,邮筒忽见故人诗。君方清绝行明镜,我正摧颓据槁枝。为喜彩衣还膝下,椒柈趁得颂花时。

  • 《刘晁之家园六咏·梅涧》

    胜事人间少,芳堤尽种梅。横枝出疏影,蠹卉长苍苔。潇洒依湍濑,飘零落酒杯。戏鱼时跃去,冻蝶忽飞来。宛似孤山见,还如庾岭开。只将松作友,更与竹为媒。迥出千林表,真成百卉魁。羞争桃李艳,自是栋梁材。止渴将军智,调羹上相才。风光无着处,吟思发春雷。

  • 《题苏瑑觉斋二首》

    灭去觚稜性本圆,了除藩蔽物皆然。向来具足顶门眼,尽发卑微瓮里天。胶扰空花俱是幻,拘挛尘鞅束如编。非予孰为幡然起,莫遣阿衡美独专。

  • 《寄何首乌丸与友人》

    此草有奇效,尝闻于习之。陵阳亦旧产,其地尤所宜。翠蔓走岩壁,芳丛蔚参差。下有根如拳,赤白相雄雌,斸之高秋后,气味乃不亏。断以苦竹刀,蒸曝凡九为。夹罗下香屑,石密相和治。入臼杵万过,盈盘走累累。日进岂厌屡,初若无所滋。渐久觉肤革,鲜润如凝脂。既已须发换,白者

  • 《已亥杂诗 190》

    昔年诗卷驻精魂,强续狂游拭涕痕。拉得藕花衫子婢,篮舆仍出涌金门。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