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治河南,名出汉廷右。
高才有公孙,相望千岁後。
平明省门开,吏接堂上肘。
指撝谈笑间,静若在林薮。
连墙画山水,隐几诗千首。
浩然江湖思,果得东南守。
传鼓上清湘,旌旗蔽牛斗。
方今河南治,复在荆人口。
自古楚有材,酃渌多美酒。
不知樽前客,更得贾生否。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送吴仲庶出守潭州》
作者:王安石(宋代)
吴公治河南,名出汉廷右。
高才有公孙,相望千岁后。
平明省门开,吏接堂上肘。
指撝谈笑间,静若在林薮。
连墙画山水,隐几诗千首。
浩然江湖思,果得东南守。
传鼓上清湘,旌旗蔽牛斗。
方今河南治,复在荆人口。
自古楚有材,酃渌多美酒。
不知樽前客,更得贾生否。
中文译文:
吴公被派往河南治理,名声传遍朝廷右部。
他才华出众,堪比公孙策,相信他将在千秋之后独领风骚。
清晨省门开启,官吏们迎接他入堂。
他指点江山,谈笑之间宛如置身于静谧的林薮。
墙上画满了山水画,几案上隐藏着成千上万首诗。
他怀揣着对江湖的思念,果然获得了东南地区的守职。
击鼓声传到了清澈的湘水上方,旌旗覆盖了牛斗山。
如今河南治理安定,再度回到了荆人的口中。
自古以来,楚国就有出色的人才,酃渌地有着美酒之乡的美誉。
不知道樽前的客人们还能否再见到他,是否还能与贾生共饮一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送别吴仲庶出任潭州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吴公治理河南的场景,表达了对他才华出众的赞赏和对他未来成就的期望。
诗中以自然景物和官场生活的对比来突出吴公的才华和高尚品质。诗人运用林薮和山水画来形容吴公的官场风度,将其与自然的宁静和美丽相联系,突显了他的高雅和深邃。
诗人也表达了对吴公的思念和对他未来事业的祝福。他希望吴公能够在东南地区的守职中发挥才华,使得治理安定。诗人还提到了楚国有出色的人才和美酒之乡的传统,暗示着吴公将在河南展现自己的才华,并为河南带来繁荣和幸福。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吴公未来的担忧和不舍,他不知道吴公是否还能再次相聚,并与贾生共享美酒。这种别离的情感洋溢在诗中,增加了诗词的情感色彩。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吴公出任潭州的场景和情感,展示了王安石深厚的才华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也抒发了对治理河南的期望和祝福。
春月如处女,皎皎暮云间。婵娟不自衒,欲见乃许难。春云变态,玉貌长端端。封九龙扫尘匣,略与幽人看。
有鱼可漉酒可沽,尔更未知山水娱。今晨系缆才须臾,异日回头看画图。
新晴月正明,频听夜乌惊。未向高枝稳,时为绕树声。群飞自纷泊,众鸟不屏营。躁静於焉见,谁能度物情。
易水长虹白,将军首入秦。荆轲无剑术,不是报仇人。
丹霄路上歇征轮,胜地偷闲一日身。不署前驱惊野鸟,唯将后乘载诗人。岩边候吏云遮却,竹下朝衣露滴新。更向碧山深处问,不妨犹有草茅臣。
日长院宇,针绣慵拈,况倚阑无绪。翡帷翠幄看尽展,忘却东风帘户。芳魂摇漾,渐听不分明莺语。逗红蕉叶底微凉,几点绿天疏雨。画屏遮遍遥山,知一缕巫云,吹堕何处。愁春未醒,定化作,凤子寻香留住。相思人并,料此际,惊回最苦。亟丁宁池上杨花,莫便枕边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