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郎端有望,漕务复需能。
湖外频无岁,汉傍连有兴。
足兵先一饱,化俗迟三登。
时到湘西寺,高台得暂凭。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送行子礼漕湖南》是宋代张嵲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送行子礼漕湖南,
望郎端事业有希望,
漕务再兴需有能力。
湖外时常无岁月,
汉水边连绵兴盛。
充足兵力先要满足,
改变习俗需要时间。
此时来到湘西寺庙,
登上高台稍作停留。
诗意:
这首诗词是作者张嵲送别一位名叫行子礼的朋友前往湖南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行子礼事业的希望和祝福,同时也提到了漕运事务的重要性和复兴的需求。作者通过描绘湖外岁月的无常和汉水边兴盛的景象,强调了时光流转和历史的变迁。诗词的后半部分谈及军事需求和改变传统习俗的时间问题,暗示了发展和变革的必要性。最后,作者描述了来到湘西寺庙的情景,登上高台欣赏美景,表达了对行子礼的暂别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作者通过对湖外和汉水的描述,展示了历史变迁中的繁荣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社会的发展。诗词中提到的漕务复兴和改变习俗的问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进步和个人事业的关注。最后,作者将情景转移到湘西寺庙,展示了一种静谧和安详的氛围,给人以放松和思考的空间。整首诗词以送别为背景,抒发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变化和社会发展的思考。
眼色媚人娇欲度。行尽巫阳云又雨。花时还复见芳姿,情几许。愁何许。莫向耳边传好语。往事悠悠曾记否。忍听黄鹂啼锦树。啼声惊碎百花心,分付与。谁为主。落蕊飞红知甚处。
汉宫娇额半涂黄,入骨浓薰贾女香。日色渐迟风力细,倚栏偷舞白霓裳。
君恶奢华意不欢,一言从俭亦何难。但能和乐同琴瑟,未必恩情在绮纨。
一别俄然十二春,男儿志气可因循。简编少见承平日,世路稀逢磊落人。未免驱驰从县道,已甘荣悴任天钧。惟君知我须同醉,且喜清时禄逮亲。
昔遇孙真人,授我服气诀。幼读先子书,亦尝窥秘说。受持苦不坚,两鬓忽已雪。谓当屏孥累,兼复断荤血。千息燕子夜,颜色日腴悦。奈何堕醉梦,百病暗蟠结。幽抱谁实知,俗流每见亵。城市不可居,去去之岩穴。
一团烟火百十家,一丛林木千万花。浪游那料有奇遇,似入武陵眼生霞。诗人多爱疑可赏,舟人多忌戒无往。中途还未免迷行,初意得无成妄想。渔翁禅伯花所私,成仙成佛未可知。花今于我有大造,六幅归帆春水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