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重儒士,纠郡属伊人。
薄游长安中,始得一交亲。
英豪若云集,饯别塞城闉。
高驾临长路,日夕起风尘。
方念清宵宴,已度芳林春。
从兹一分手,缅邈吴与秦。
但睹年运驶,安知后会因。
唯当存令德,可以解悁勤。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埽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干元间为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为洛阳丞。大历间歷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九年。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补诗一首。
《送宣州周录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讲述了诗人与周录事相识相交并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重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诗中,诗人描述了周录事在清朝时期热爱儒学,而又与宣州相关的身份。在漫长的游历途中,他在长安结识了诗人,并成为了好友。在与众多英豪的相聚中告别,在塞城的边境相送,诗人坐在高车上眺望着长长的道路,每天行进都被尘土风暴所伴随。诗人回忆起曾经一起欢宴的美好时光,也看过了美丽的芳林春景。此时的分别,使吴与秦之间远离对方成为了遥远的回忆,只剩下彼此看不见的运命。
在结束的部分,诗人提到只有坚守令德,才能解除内心的忧郁。而对于未来是否还能相见,诗人则持着一种怀疑和期待的态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好友相聚相别的情景,表达了友谊的珍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唐代以诗人真情实感的描写和对友谊的重视而闻名,这首诗也是其中的一例。诗人通过描写友谊的赞美和离别的伤感,表达了自己对友谊的看重,并对将来的相见心怀忧虑。这首诗意境高远,感情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篇。
诗词翻译:
清时重儒士,纠郡属伊人。
在清朝时期重视儒学,有关宣州府的相关事务。
薄游长安中,始得一交亲。
在长安短暂的漫游中,终于交到了一个朋友。
英豪若云集,饯别塞城闉。
英豪们聚集在一起,相送到塞城边界。
高驾临长路,日夕起风尘。
坐在高车上行进在漫长的道路上,每天都是尘土飞扬。
方念清宵宴,已度芳林春。
回忆起过去的夜晚宴会,已经度过了美丽的春天。
从兹一分手,缅邈吴与秦。
从此分别,吴与秦成为了遥远的回忆。
但睹年运驶,安知后会因。
只能看着时间推移,不知道能否再相见。
唯当存令德,可以解悁勤。
只有坚守令德,才能解除内心的忧虑。
公家原在洪崖宅,自是洪崖向上人。嗜酒一生真简淡,风标八袠更精神。纷纷偶厌人间事,去去归寻洞里春。朱绂只今无觅处,但余佳句镇长新。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歇手不判案,举头仍见山。虽来鞍马上,不离诗酒间。济源三临泛,王屋一登攀。犹嫌百里近,祇得十日闲。明朝却归府,尘事如循环。犹听瑶华曲,稍开风土颜。
萤微化因草,蚁聚国于槐。缪析封侯爵,僭为思子台。九泉谋蛰处,十月有霜来。穹壤大如许,尔曹小矣哉。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一作亦?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秀质方含翠,清阴欲庇人。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袅袅堪离赠,依依独望频。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