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望族衣冠盛,汉署潜郎阀阅优。
久擅才名宜治剧,又分朝寄去监州。
民风近古藩房肃,边候无尘戍役休。
元帅正求贤者佐,得君应喜助咨谋。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送薛宗孺通理并州》是苏颂的一首诗,描写了薛宗孺被任命为并州通理后,群臣送行的情景。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河东望族衣冠盛,
汉署潜郎阀阅优。
久擅才名宜治剧,
又分朝寄去监州。
民风近古藩房肃,
边候无尘戍役休。
元帅正求贤者佐,
得君应喜助咨谋。
诗意:
这首诗以河东望族薛宗孺被任命为并州通理为背景,描绘了送行的场景和对他的赞美。薛宗孺来自望族世家,衣冠齐整,才华出众,在朝廷中已经积累了很高的声望和才名。他被派往监州,是因为他的才能和治理能力被认可。在民风纯朴、军队守卫严密的边境地区,薛宗孺的到来将会为边地的治理带来积极的变化。元帅正迫切需要有才能的辅佐者,而薛宗孺的加入将为元帅带来喜悦,并且能够给予宝贵的咨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薛宗孺被送行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期望。首先,诗中提到薛宗孺来自河东望族,衣冠盛丽,显示了他的身份高贵和地位显赫。其次,他在朝廷中的才名已久,被称为潜郎,这说明他的才能在政治上已经有所表现,并且备受赏识。接着,他被派去监州,显示了朝廷对他治理能力的认可和委任。在边地,人民纪律严明,而且边防任务繁重,但是诗中提到边候无尘,戍役休,说明这个地区相对安定,给予了薛宗孺施展才华的机会。最后,元帅正迫切需要贤才辅佐,薛宗孺的到来将为元帅提供宝贵的咨询和帮助,因此得君应喜助咨谋。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薛宗孺的赞美和期待,同时也展现了边地的宁静和对贤才的渴望。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孤城度日宛如年,赖有吾人慰眼前。把酒论文方累月,扬鞭别我遽朝天。长才合赴风云会,新渥行沾雨露边。帝里故人如见问,为言衰悴愈皤然。
寂寂秋烟锁碧湾,往年此地有禅关。不神移入龙宫去,一夜风雷吼万山。
子元才望未专城,玉面醪敷且细倾。宠辱尽捐身外事,醺酣聊乐圣之清。分甘亦复怜吾老,饮湿终惭不自营。归去须君传此法,秫田百亩便平生。
十年鳌禁谪仙人。冰骨冷无尘。紫诏十行宽大,白麻三代温淳。天开寿域,人逢寿日,小小阳春。要见神姿难老,六峰多少松筠。
湾头登小艓。惯风生衣香,水湔裙褶。待到重门,纵教携玉腕,尚羞红颊。月姊窥侬,也劝饮深杯稠叠。织女机边,一线秋河,夜凉人涉。早是含情迎接。怕峡雨他山,易沾桃叶。第一相思,是床东袜刬,暗尘潜蹑。旧事凄凉,化梦里双飞蝴蝶。剩有轻绡十幅,曾围秀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