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稀让林稠,苗疎与田远。
共欣永日宽,更笑余寒褊。
穷阎多乐事,粲粲翠幄展。
惜君盍少假,忽泛江流缅。
三年纲纪地,一意圭玉琬。
臞儒道义深,傲吏威棱浅。
山鞋蜡已就,画笔枯未吮。
不上雁荡峰,何由寄高蹇。
叶适(一一五○~一二二三),字正则,号水心,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授平江节度推官,改武昌军节度判官,浙西提刑司干办。召爲太学正,迁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光宗即位,出知蕲州。入爲尚书左选郎官,迁国子司业。除太府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宁宗立,韩侂胄专政,宰相赵汝愚贬,亦被劾主管沖佑观。起爲湖南转运判官。迁知泉州。开禧初,除权工部侍郎。北征兵败,除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侂胄诛,以附侂胄用兵,夺职奉祠凡十三年。嘉定十六年卒,年七十四。有《水心先生文集》、《习学记言》等。《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叶适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正统十三年黎谅刻《水心先生文集》(其中诗三卷)爲底本。校以清光绪八年瑞安孙衣言校注本(简称校注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杨通判》是宋代叶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花稀让林稠,
苗疎与田远。
共欣永日宽,
更笑余寒褊。
穷阎多乐事,
粲粲翠幄展。
惜君盍少假,
忽泛江流缅。
三年纲纪地,
一意圭玉琬。
臞儒道义深,
傲吏威棱浅。
山鞋蜡已就,
画笔枯未吮。
不上雁荡峰,
何由寄高蹇。
诗意和赏析:
《送杨通判》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和诗人对杨通判的祝福。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感叹人事变迁,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的开头,诗人以花稀林稠、苗疏田远的景象,表达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同时也隐喻了友人离开的离愁别绪。接着,诗人用“共欣永日宽,更笑余寒褊”来描述与友人相处的愉快时光,表达了友谊的珍贵和欢乐。
在下一节中,诗人提到“穷阎多乐事,粲粲翠幄展”,指出人生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快乐事物,展示了世间的瑰丽多彩。然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希望友人能少一些离别,忽然之间像江水一样流转回来,与诗人再次相逢。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到了“三年纲纪地,一意圭玉琬”,指代友人在某个特定的地方任职三年,忠诚尽责,像一块珍贵的玉石一样,代表了友人的品德和能力。然后,诗人以“臞儒道义深,傲吏威棱浅”来评价友人,指出友人对儒学和道义有深刻的理解,而在官场上的权威和威严相对较弱。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以“山鞋蜡已就,画笔枯未吮”来形容友人的离别。山鞋已经做好了,意味着友人已经准备好启程,而画笔仍未涂抹颜色,暗示着友人还未完成自己的使命。最后两句“不上雁荡峰,何由寄高蹇”,表达了诗人无法送友人到雁荡峰,也无法替代友人面对高蹇困境的感慨。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丰富的自然景物描写、情感抒发和对友人品德的评价,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离别的忧伤。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以自然景物隐喻人情,使得诗词更加富有意境和感染力。
诸公学道,略听予言。如同干句家缘。试看登杆踏索,走马行船。何曾说辛道苦,遇艰难、转转心坚。忘危险,更忘身忘命,忘后忘前。不管傍人冷笑,殷勤地,常常谨谨专专。假是苏秦陆贾,说不回肩。人能如斯向道,可搜真、搜妙搜玄。无不悟,又何愁不做神仙。
弓刀陌上,净蛮烟瘴雨,朔云边雪。幕府横驱三万里,一把平安遥接。方丈三韩,西山八诏,慕义羞椎结。梯航入贡,路经头痛身热。今代文武通人,青霄不上,却把南州节。虏马秋肥雕力健,应看名王宵猎。壮士长歌,故人一笑,趁得梅花月。王春奏计,便须平步清切。
山瘦溪如练,丹青见亦稀。乱鸦将景过,孤鹜带霞飞。秋色此时老,故园何日归。西风吹独立,搔首怯征衣。
萧条良夜永,秋草对衰颜。露下鸟初定,月明人自闲。独悲无旧业,共喜出时艰。为问功成后,同游何处山。
遍室清凉,满堂功德。四方八表无遮塞。灵光万道出昆仑,人前岂敢夸仙格。缄口无言,灰心有则。姓名已录华胥国。逍遥自在看长安,金花
按图得此已欣然,胜趣何尝有变迁。一把香茅千个玉,不妨邂逅揖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