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两别故难堪,一世斯人况不凡。
发共素心明耿耿,骨如修节瘦蔪蔪。
日开黄道天三接,夜榜清湘月半帆。
各自青灯同晓梦,芒鞋踏遍武夷岩。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送杨制机赴召》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杨制机分别的心情和对杨制机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年两别故难堪,
一世斯人况不凡。
发共素心明耿耿,
骨如修节瘦蔪蔪。
日开黄道天三接,
夜榜清湘月半帆。
各自青灯同晓梦,
芒鞋踏遍武夷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杨制机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杨制机的敬重和惋惜之情。
首先,诗人在诗中表示与杨制机一年分别两次,这种别离之苦难堪。这种离别的频率增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也凸显了与杨制机的深厚情谊。
其次,诗人称赞杨制机是一个非凡的人物。他们的心灵相通,彼此理解,素心相投。这种默契使得他们之间的交往更加珍贵,也让别离更加令人痛感。诗人用"发共"来形容他们的心灵相通,"发"意味着心灵的交流和共鸣。
诗中还描绘了杨制机的身体状况,他的骨骼修长,体态瘦削。这种描写展现了杨制机的精神与品质,他的骨子里是坚毅而纤细的。
接下来,诗人运用黄道、天、三接等词语,描绘了白天的阳光和夜晚的明月,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这些描写将离别的情景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杨制机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诗人描述了他们各自在夜晚独自点亮青灯,共同追求梦想。芒鞋踏遍武夷岩,则展现了杨制机的勇敢和探索精神。这些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杨制机的钦佩和祝福,也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离别的情景和对杨制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贵和对杨制机的赞美。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杨制机身体特征的刻画,凸显了诗人与杨制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杨制机品质的敬重。这首诗展示了友谊的力量和对别离的思念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友谊的珍视。
少年食糠核,吐去愿一官。躬耕遇敛获,不知以为欢。谓言一飞翔,要胜终屈蟠。朝廷未遑入,江海失所安。多忧变华发,照影惭双鸾。恩従万里归,独喜大节完。日食太仓米,箧中有余纨。奇穷不当尔,自信处此难。长女闻孀居,将食泪滴盘。老妻饱忧患,悲吒摧心肝。西飞问黄鹄,谁当
拜命南来得老臣,肃将庙略制妖氛。淮西将吏尊儒帅,并土儿童认使君。新赐锦衣光照日,旧行棠树茂如云。应怜孤宦潮阳守,憔悴无人与上闻。
昨夜三清醮罢迟,步虚声逐翠云飞。小仙自向人间去,留得青词袖里归。
新秋过雨月如霜,缓足蓬莱彻上方。翠木玲珑藏宝界,白烟浓淡锁华堂。书名越艳谁兴发,角动单于自感伤。山似卧龙天似水,却疑身在海中央。
依然这后村翁,阿谁改换新曹号。虚名砂砾,旁观冷笑,何曾明道。吟歇后诗,说无生话,热瞒村獠。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不茹园公芝草。不曾餐、安期瓜枣。要知甲子,陈抟差大,邵雍差小。肯学痴人,据鞍求用,染髭藏老。待眉毛覆面,看千桃谢,阅三松倒。
接禄才余岁,为邦近故园。案图三万户,镇静五千言。雪尽春泥滑,风生沙水昏。犹须放琴客,坐席稍能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