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东海狞龙子,学飞使逐风云起。
又不见西域豪马驹,堕地一日能驰驱。
叶家翁季亦如此,一经接武成师儒。
毛锥如风腹如笥,快书疾读三千字。
颇闻曾下仲举榻,不为频通祢衡刺,台书翩翩江上来,吾州自古多贤才。
裹琴携砚速相就,为子归归山中来。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爲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爲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叶伯几赴奉化录》是宋代诗人戴表元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叶伯几的学识修养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送别之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东海狞龙子和西域豪马驹作为隐喻,表达了叶伯几学识渊博、志向远大的品质。狞龙子象征东方的威武之气,豪马驹则代表西方的英勇豪迈,两者都具有追逐风云、驰骋天地的气势。与此类似,叶伯几在学术和修养上也展现出了追求卓越的态度。
诗中提到叶伯几在接受武成师儒的教导时,毛锥如风、腹如笥,形容他写字如飞,读书如饥。这揭示了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对知识的渴求,三千字的快书疾读更是展现了他的卓越才华。
诗中还提到叶伯几曾在仲举的床榻下留言,这表明他和祢衡等著名人士有过接触,显示了他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随后,台书翩翩而至,表明江上的文化人才纷纷来到吾州,展示了当地人才辈出的传统。
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送别叶伯几归山的心情。裹琴携砚,表示他带着音乐和文房四宝迅速与叶伯几相会,意味着对他的友情和希望。通过叶伯几的离去,诗人似乎在表达对他追求卓越的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他未来发展的美好期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手法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叶伯几学识渊博、追求卓越的赞美之情,并展示了当时文化交流和人才辈出的情景。诗人以送别之辞寄托了对叶伯几未来的美好期望,体现了宋代士人对于学识和人才的崇尚。
酷爱青城好山色,终年不出白云门。
十月寒犹未,幽人乐自便。看山行觅句,扫石坐谈玄。一径藤萝月,数家桑柘烟。旧时钓鱼处,枯木倒寒泉。
扰扰一京尘,何门是了因。万重千叠嶂,一去不来人。鸟道春残雪,萝龛昼定身。寥寥石窗外,天籁动衣巾。
三相当年镇庙堂,江山草木亦增光。一时主宰权衡重,千古人间姓字香。
昔之督邮逐彭泽,今之督邮眷昌国。不令自赋归去来,更以新诗祖行色。开缄墨湿雨蒙蒙,细读字字含清风。尘埃三载足昏塞,一听妙语还醒忪。持归柴桑有茅舍,揭之其间作佳话。非惟可诧陶渊明,亦愧当年督邮者。
廿载金陵九还往,何如三宿在桑间。还家更有江南兴,只取囊诗子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