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能为,寄迹梦寐中。
之子又远去,扁舟逐江风。
而我独栖栖,弱羽挂樊笼。
袖手欲大呼,窘如猿槛穷。
逼迫褐与被,况以忧患攻。
坐令形势隔,出处焉得同。
又无凌云翮,翩翩作归鸿。
强埽道南舍,竹阴泛帘栊。
及此光景长,无惜觥船空。
明发看解缆,渠波剧奔骢。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爲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歷集贤校理,着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復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着有,诗书论语说》等百余卷,已佚。南宋王?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爲《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爲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送毅父弟使江东》是宋代孔武仲所创作的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离别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与无奈。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人生何能为,寄迹梦寐中。
之子又远去,扁舟逐江风。
而我独栖栖,弱羽挂樊笼。
袖手欲大呼,窘如猿槛穷。
逼迫褐与被,况以忧患攻。
坐令形势隔,出处焉得同。
又无凌云翮,翩翩作归鸿。
强埽道南舍,竹阴泛帘栊。
及此光景长,无惜觥船空。
明发看解缆,渠波剧奔骢。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人生的奋斗何能如意,我们常常在梦寐之中追寻自己的归宿。孔武仲表达了对亲人离去的思念之情,他们离开了家乡,乘着小船随着江风漂泊远去。而作者自己却孤独地留在原地,像一只羽毛脆弱地悬挂在笼中,无法自由自在地展翅飞翔。作者心急如猿在笼中窘迫无助,压迫得连衣袍和被褥都变形了,更不用说面对的忧患了。他坐在这里,形势使他与亲人远隔,他们的处境完全不同。作者没有凌云翮这样的羽翼,无法像归鸿那样自由翱翔,只能勉强地清理南舍,坐在竹阴下,看着帘栊上泛起的阴影。在这样的景象中,作者没有任何愿意浪费的东西,连觥船都空空如也。当清晨来临时,他会看着船上的缆绳解开,江水奔流,但他自己却无法离开。
这首诗词通过对别离和困境的描绘,抒发了孔武仲内心的愁苦和无奈。他在家人离去后的孤独和心境的困顿在诗中得到了表达。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景物描写也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绪和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残蝉古路无人迹,瑟瑟西风已三日。杜门却扫处一室,颠倒笔砚理书帙。平生但恐辜吟笔,薄宦云浮奚固必。客来相与入诗律,一叶庭柯恍如失。
暮风似箭复如刀,落照那能暖客袍。天远地平城更阔,千寻玉塔尺来高。
暑退谁当忆,秋生喜此逢。荒林失轻雾,寒日上危峰。忽有吟边兴,忘年镜里容。不须无鲍谢,始得坛诗宗。
急枉山中讯,新篁长旧竿。风神渴潇洒,消息报平安。昔已开三径,归何病一箪。借居宁自逸,理囊不应难。
赞条初罢浙江回,辟命还从蜀道来。朱绂聊光新幕府,乌星重照旧行台。秋登危栈烟霄界,晓望通闤锦绣堆。乐职定应能赋颂,知君堪继子渊才。
鸟尽弓藏良可哀,谁知归钓子陵台。炼多不信黄金耗,吟苦须惊白发催。喘月吴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燕歌别后休惆怅,黍已成畦菊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