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君又佩鱼符去,驷马雍容朱两轓。
自昔诸侯颍阴国,太平宰相魏公孙。
水边日落旌旗暗,花外风高鼓角喧。
到部行春应未晚,绿村正是杏梢繁。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送颍川使君韩司门》是宋代郑獬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喜君又佩鱼符去,
驷马雍容朱两轓。
自昔诸侯颍阴国,
太平宰相魏公孙。
水边日落旌旗暗,
花外风高鼓角喧。
到部行春应未晚,
绿村正是杏梢繁。
诗意:
这首诗词是郑獬送别颍川使君韩司门的作品。诗人欣喜地看到韩司门再次佩戴鱼符出行,驾着装饰华丽的马车。从古至今,颍阴国一直是有诸侯封地的地方,而现在是太平盛世,由魏公孙担任宰相。在水边,太阳下山时旌旗渐暗,花丛外,风儿猛烈吹拂,鼓声和角号声此起彼伏。韩司门离开,春天马上就要到来,到了新的驻地行官,正是春意盎然、杏花盛开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韩司门的祝福和美好的期望。诗人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送别的情景,从韩司门佩戴鱼符、驾车出行的场景描写,到描绘夕阳下的旌旗和花外的风声,再到对春天和杏花的期待,都展示了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生动画面。
整首诗词情感平和,没有过多的华丽修饰,却通过细腻的描写传递了作者对韩司门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水、花、风等自然元素的运用,诗人将离别的场景与季节的变迁相结合,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体现了对和平盛世的向往和对官员的美好期待。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表达,以及对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海馔糖蟹肥,江醪白蚁醇。每恨腹未厌,夸说齿生津。三岁在河外,霜脐常食新。朝泥看郭索,暮鼎调酸辛。趋跄虽入笑,风味极可人。忆观淮南夜,火攻不及晨。横行葭苇中,不自贵其身。谁怜一网尽,大去河伯民。鼎司费万钱,玉食罗常珍。吾评扬州贡,此物真绝伦。
晓起微凉病骨苏,国香和露到贫居。我今不向当门种,免被时人取次锄。
有客相傅群暑芳,采莲不用采花房。绿盘擎重盛珠露,碧管虚中溜玉浆。象鼻卷风随手曲,良脐入水透肌香。醒来忽忆涪翁句,摘贯分甘共母党。
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只应霜月明君意,缓抚瑶琴送我愁。山远莫教双泪尽,雁来空寄八行幽。相如若返临邛市,画舸朱轩万里游。
凌虚风马来无迹。水净山光出。松间孤鹤睡残更。唤起缑箫飞去、与云平。新亭聊共丰年悦。一醉中秋月。江山拟作画图临。乐府翻成终胜、写无声。
白石峰犹在,桥横一径微。多年无客过,落日有云归。水净苔生发,山寒树著枝。如何方广寺,千古去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