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倚太虚,四岳境难如。
云向中方起,人归绝顶居。
道全忘世态,诗必答天书。
不待辞荣去,还应笑二疏。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俞极山人归太华》是宋代文人魏野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峰倚太虚,
四岳境难如。
云向中方起,
人归绝顶居。
道全忘世态,
诗必答天书。
不待辞荣去,
还应笑二疏。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俞极山人归还太华山的送别之情。诗人以诗意深邃的笔触描绘了太华山的壮丽景色和归还山顶的友人,同时表达了对友人追求道德境界和文学创作的赞赏和祝福。
赏析:
诗的开篇写道"三峰倚太虚,四岳境难如",描绘了太华山三峰紧依苍穹,四岳的景色难以与之相媲美,展现了太华山的壮丽和独特之处。接下来的两句"云向中方起,人归绝顶居",通过云雾升腾的描绘,表达了友人俞极山人归还太华山顶居住的景象,凸显了他超凡脱俗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道全忘世态,诗必答天书",表达了友人对于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对文学创作的自信,认为他能够以高尚的品质创作出与天书相应的诗作。诗的最后两句"不待辞荣去,还应笑二疏",表达了友人归还太华山并不追求名利的态度,而是以豁达的心态对待人事之间的疏离和世俗的虚妄。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太华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友人追求高尚境界和文学成就的赞赏与祝福。通过山水之景,展现了友人超脱尘俗的境界和追求道义的品质,彰显了宋代文人的文学情怀和精神追求。
江渎池头烂醉归,青旗日晚插城扉。正驰玉勒冲红雨,又挟金丸伺翠衣。老境渐侵欢意尽,旧游欲说故人稀。凭高三叹君知否,倦鷁无风亦退飞。
归未卜。频倒金驱纤玉。明月绡窗停剪烛。搦愁题蠹绿。秋水娟娟鱼目。腰素几分销缩。接得云笺无意读。雕鞍何处宿。
未挂丹题雁塔中,重来溪上觅筠翁。相期老眼横遥碧,莫着征衫走软红。得失漫嗟蝉翼重,才名合见马群空。三年小度惊人手,未信朱衣也不公。
何地堪相饯,南楼出万家。可怜高处送,远见故人车。野果新成子,庭槐欲作花。爱君兄弟好,书向颍中夸。
逝者如斯书夜长,会心能使百忧忘。生前身后浑如此,丝竹之音孔子堂。
身即林园不世功,喜惊今乃有人同。规模内相雄文里,景物时贤杂咏中。前辈风流何敢似,后来评论想能公。谁曾寤寐声形隔,真乐从兹触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