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高吟处,师归掩竹关。
道心明月静,诗思碧云闲。
绿树寒凌雪,飞泉响遍山。
自惭丘壑志,皓首不知还。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爲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爲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
《送元道人还水西寺》是唐代徐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送别元道人返回水西寺,
李白高吟之处,师归掩竹关。
道心明月静谧,诗思如碧云悠闲。
绿树寒凌雪,飞泉声声遍山。
自愧心胸狭隘,白发却不知何时归还。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徐铉送别元道人返回水西寺的情景。诗人提到了李白的高吟之处,意味着元道人在与李白交流中获得了启发和教益。师归掩竹关,表示元道人已经离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元道人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元道人离别的描写,展示了徐铉对师徒情谊的珍视和对师长教诲的敬仰。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明月、碧云、绿树、寒雪和飞泉,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明月静谧、碧云悠闲,绿树寒凌雪,飞泉声声遍山,这些景物的描绘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情趣。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自谦地表示自己的志向狭隘,并用皓首不知还来表达对岁月流转的无奈和对归期的期盼。整首诗词既表达了对师长的敬爱之情,又展示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和自省。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师徒离别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情感和哲理融入其中,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它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对师长教诲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离别和岁月消逝的无情。
京携刽子丹谁颈,怒发私书族几家。天上那无黄背子,人间岂有白桃花。
巉岩恶面插苍须,中道时时自笑呼。但怪佯狂轻去俗,果闻高论足开余。恶看富贵庸男子,喜见徜徉隐丈夫。我是自高无许可,今朝为子一长吁。
望里春风接翠微,无情风自送潮归。钱塘江上怅斜晖。我似江潮来又去,君如鸥鹭逐波还。人生知己总相怀。
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