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头老师无拣择,潜峰染翠吴塘碧。
明明万法入齐观,豁净丝毫元不立。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送圆上人之龙舒》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赤头老师无拣择,
潜峰染翠吴塘碧。
明明万法入齐观,
豁净丝毫元不立。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圆上人的送别之情。赤头老师是指圆上人,他的头发已经斑白。诗中描绘了自然风景,将潜峰、翠色、吴塘的美景与圆上人的境界相联系。诗人认为圆上人超越了尘世的拘束,心境明澈,能够超脱万法的束缚,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对圆上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圆上人境界的钦佩和赞赏之情。首句“赤头老师无拣择”,表明圆上人不受外界物质的诱惑,心境纯净无杂念。接着,“潜峰染翠吴塘碧”,通过描绘山峰和江水的美丽景色,与圆上人的境界相呼应,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清新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明明万法入齐观,豁净丝毫元不立”,表达了圆上人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能够洞悉世间万法的本质,超越了对形式的执着,突破了世俗的束缚。诗人用“豁净丝毫元不立”形容圆上人达到的境界,意味着他已经超越了尘世的琐碎,洞悉了事物的本质,不再被形式所困扰。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圆上人境界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圆上人境界的赞美和仰慕之情。诗人借助自然景色的描绘,将人与自然相融合,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内心的宁静。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思想,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昔吾窍科第,正自学力勤。虽从士夫后,禄已不及亲。痛感韦经传,敢忘择孟邻。念汝知策厉,灯夜仍鸡晨。立志忌作辍,惜阴计寸分。盍抽胸次陈,驱为笔底春。解颜献新得,眩眼释峤云。鉏头足膏腴,天人巧相因。奉亲相如此,况予耐贱贫。谁今子不如,俪美须前人。
酲病初非病,寻真却损真。孤愁如送别,清渴欲生尘。嗅菊时思杜,薰香未惬荀。蔗浆知可析,莫致一瓯新。
非惟消旱暑,且喜救生民。天地如蒸湿,园林似却春。洗风清枕簟,换夜失埃尘。又作丰年望,田夫笑向人。
孤棹倚江濆,鱼梁浦树分。北书曾未达,南雁最初闻。碧海寒生月,空山夜出云。不堪三径远,何以慰离群。
绕西园、粉笼千雉,镜池屏石天造。主人意匠工收拾,华屋落成闻早。输奂巧。望缥缈、五云深处移蓬岛。油幢羽葆。指貔虎长驱,鲸鲲网取,电走捷旗报。铙吹发,回庑连屯饮犒。海山波静烟扫。纶巾萧散环珠履,春满绿杨芳草。人境好。是握穗五翁,福地无尘到。芝书在道。便整顿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