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富道谊,卷藏无所施。
端笏拜上官,十年走阶墀。
人皆为嗟惋,君独安且怡。
又执考书去,当衡谁与知。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张兢无悔秘校赴调》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悔富道谊,卷藏无所施。
端笏拜上官,十年走阶墀。
人皆为嗟惋,君独安且怡。
又执考书去,当衡谁与知。
诗意:
这首诗词是送别张兢,他是一位无悔地追求友谊和修养的人。他平素默默积藏,但无所施展。他恭敬地向上官行礼,十年来一直在官场上奔波。人们都为他的境况感到惋惜,而他却能够安然自得。他又带着考试的书籍离去,面临考试时,将会有谁来了解他的辛苦和压力呢?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送别张兢的情感。首先,诗人称赞了张兢对友谊和道义的珍视,他富有这些品质,但却没有机会施展。这种无处施展的情况可能与张兢在官场上的境遇有关,他可能没有得到应有的机会或认可。尽管如此,张兢对待这一切的态度却是平和从容,他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安宁和快乐。
诗中提到张兢带着考书离去,这表明他面临一次重要的考试。然而,诗人提出了一个反问:在他面临考试的时候,有谁能真正了解他的辛苦和压力呢?这是对张兢在官场上的辛苦和努力的一种思考和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张兢的赞美和思考。它提醒人们珍视友谊和道义,以及在困境中保持从容和乐观的态度。同时,它也反思了官场中的压力和不易被理解的境况,传达出一种对辛苦努力者的关怀和同情。
阁阁蛙鸣夜,嘈嘈鸟语春。物情犹任理,世事岂由人。时自有迟速,道初无屈伸。圣贤得贫力,吾恨不全贫。
细看黄花把一枝,东篱犹是昔人非。题糕酒外豪心在,吹帽风前素发稀。雁叫霜天悲故国,鸦翻溪树背寒晖。百年独有閒居乐,可怪东山事竟违。
洋洋嘉鱼,儜以芳罟。君子有德,嘉宾式歌且舞。
离离秋实压枝柔,带露含烟烂不收。须信新安生鸭脚,大胜霅水熟鸡头。
朝采卷耳,于陵于冈。取叶存根,以备酒浆。嗟我怀人,在彼遐方。闵其勤劳,寤寤弗忘。念得送我,置尔之傍。所愿莫遂,徘徊彷徨。凤游四海,亦思其凰。毋以道远,而易中肠。好鸟和鸣,其飞颉颃。感物增忧,泣涕沾裳。
昔遇风雪时,孤舟泊吴埭。江潮未应浦,尽室坐相对。行庖得海物,咸酸何琐碎。久作北州人,食此欣已再。是时值新岁,庆拜乃唯内。草率具盘餐,约略施粉黛。举杯更献酬,各尔祝鲐背。咀橘齿病酸,目已惊老态。岂意未几年,中路苦失配。嘉辰众所喜,悲泪我何耐。曩欢今已衰,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