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人物郑与张,堂堂介圭出琳琅。
论文合草北扉制,论经合讲金华艺。
两途未遂如命何,四方为君充抚摩。
郑公好义不肯住,张公好仁须少驻。
吾闻天以民为儿,又闻吾以民为支。
为天活儿天必享,为君养支君必赏。
天公享公寿千龄,天子赏公金万鋋。
能回五十万人命,讵止封侯当得政。
但令圣主民不饥,何必金华与北扉。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送张寺丞知常州》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郑与张两位朋友相互扶持、共同追求仁义道德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天子应该以民众为重、关心民生的观点,并且强调了君主应该尊重臣子的忠诚和贡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平淡的语言展示了郑与张两位朋友的高尚品德和为人处世的原则。他们在学问修养上都有卓越的成就,郑公擅长论文和草书,而张公则精通经义和金华艺术。然而,他们的才华和成就并没有使他们停滞不前,而是使他们更加努力追求进步。诗中提到他们面临的困境和艰难,但他们从未放弃,而是积极面对并寻求突破。
诗中的"天以民为儿"以及"吾以民为支"表达了作者对于天子和臣子的责任关系的理解。作者认为天子应该将民众视为自己的孩子,而臣子则应该将天子视为自己的支撑。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种天赋的、基于道德的关系。天子应该保护和满足民众的需求,而臣子则应该尽力为天子贡献和服务。
诗末作者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作者认为,如果圣明的君主能够满足民众的需求,让他们不再饥饿,那么金华和北扉这些虚名和荣誉就不再重要了。作者希望君主能够真正关心民生,而不是仅仅追求权力和荣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郑与张两位朋友的品德和追求,以及对于天子和臣子责任关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关于君主应该以民为重、关心民生的观点。这首诗简洁明快,语言平实,却道出了深刻的人情和道义之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江渎池头烂醉归,青旗日晚插城扉。正驰玉勒冲红雨,又挟金丸伺翠衣。老境渐侵欢意尽,旧游欲说故人稀。凭高三叹君知否,倦鷁无风亦退飞。
归未卜。频倒金驱纤玉。明月绡窗停剪烛。搦愁题蠹绿。秋水娟娟鱼目。腰素几分销缩。接得云笺无意读。雕鞍何处宿。
未挂丹题雁塔中,重来溪上觅筠翁。相期老眼横遥碧,莫着征衫走软红。得失漫嗟蝉翼重,才名合见马群空。三年小度惊人手,未信朱衣也不公。
何地堪相饯,南楼出万家。可怜高处送,远见故人车。野果新成子,庭槐欲作花。爱君兄弟好,书向颍中夸。
逝者如斯书夜长,会心能使百忧忘。生前身后浑如此,丝竹之音孔子堂。
身即林园不世功,喜惊今乃有人同。规模内相雄文里,景物时贤杂咏中。前辈风流何敢似,后来评论想能公。谁曾寤寐声形隔,真乐从兹触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