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闽浙北望淮,山水江东此郡佳。
眼有一尘辜眺览,腹无千古费安排。
剪刀锋快云裁句,练带溪长月系怀。
独见张侯富才思,不同余子醉金钗。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张慵庵》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南望闽浙北望淮,
山水江东此郡佳。
眼有一尘辜眺览,
腹无千古费安排。
剪刀锋快云裁句,
练带溪长月系怀。
独见张侯富才思,
不同余子醉金钗。
【中文译文】
远望向南是闽浙,向北是淮河。
这个山水之间,江东的这个郡非常美好。
眼中有一份悲凉的眺望,
内心却没有一片安排千古的豪情。
剪刀锋利,快速裁剪出云裳句子,
练带像溪水一样长长地系住了我的思绪。
独自见到张侯如此富有才思,
与我这个平凡之辈醉心追求金钗的心境完全不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方回远望山水之间的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苍凉之情和对自身才情的思考。
首先,作者通过望闽浙和望淮的描写,表现出眼前山水的美丽。这里的"南望闽浙北望淮"一句,展示了作者身处的环境,山水交织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然而,在这美景之中,作者内心却有一份辜负的情感。"眼有一尘辜眺览"这句表达了作者眼中的一份悲凉和不满足。他感觉自己对于这美景的欣赏不够深入,没有达到一种与千古同在的境地。"腹无千古费安排"这句则揭示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不满足。
接着,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自己的创作过程描绘出来。"剪刀锋快云裁句"一句以剪刀裁剪云裳的形象来形容作者的创作,表现出他敏锐的思维和灵活的笔锋。"练带溪长月系怀"则通过练带系住思绪的形象,展示了作者思绪的延续和深沉。
最后两句则是作者对张慵庵的赞赏和自己的自谦。作者独自见到张慵庵如此才思横溢,与自己平凡的才情形成鲜明对比。"不同余子醉金钗"一句表达出作者对张慵庵才思的敬佩和自己对追求才情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之美、抒发内心情感以及对才情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张慵庵的赞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自身才情的期许和追求。
多病疲干谒,秋风下小舠。郊扉云间竹,江郭月生潮。过雨桐阴静,听诗烛烬销。爱君兄弟好,华发共萧萧。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才向瑶台觅旧踪,曙鸦啼断景阳钟。薄施朱粉妆偏媚,倒插花枝态更浓。立近晚风迷蛱蝶,坐临秋水乱芙蓉。多情莫恨蓬山远,只隔珠帘抵万重。
君家深似武陵源,又出云来旆影翻。负笈肯忘鄞北里,彯缨长说海东门。健收风月归谈麈,醉挽河江入酒樽。回首溪山吾耄矣,笑盟知有几番温。
出手宁嫌晚,论心本不欺。五年江左客,万里故园里。肯枉洞庭棹,来寻棠棣诗。固知名义重,岂但慰朝饥。
千里归来觅故林,朱弦虽在少知音。青风玉几山前路,忍负平生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