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赵鼎臣赴召二首》

几载江湖负隽声,秋风千里起弓旌。
石渠喜得今刘向,宣室应知旧贾生。
台阁致身将贵显,朝廷论事且和平。
更须记取申公语,不在多言在力行。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赵鼎臣赴召二首》是宋代文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几年来江湖背负美名,秋风吹动千里起军旗。石渠喜得现今的刘向,朝廷应该知道过去的贾生。台阁中的人将会受到尊贵和显赫,朝廷上的议事将会和平。更要记住申公的言语,不在于言辞的多少而在于实际行动。

诗意:
这首诗是李曾伯送赵鼎臣赴召的作品,表达了对赵鼎臣的赞赏和鼓励。诗人通过描绘江湖风云和战争的景象,表达了对赵鼎臣在江湖中的辛勤努力和赢得美名的认可。他希望赵鼎臣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成功,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诗中还提到了刘向、贾生和申公等历史人物,暗示了赵鼎臣应当以他们为榜样,注重实际行动而不是空谈。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李曾伯对赵鼎臣的深深赞赏。通过运用意象丰富的描写,如"江湖背负美名"、"秋风吹动千里起军旗"等,诗人成功地将江湖风云和壮丽的战争景象融入其中,给人以豪迈和激昂之感。同时,通过提到历史人物刘向、贾生和申公,诗中展示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崇敬,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整首诗词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赵鼎臣的美好祝愿和期望。它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采和对国家的关注,也体现了李曾伯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 《輓霞溪高县丞二首》

    公家原在洪崖宅,自是洪崖向上人。嗜酒一生真简淡,风标八袠更精神。纷纷偶厌人间事,去去归寻洞里春。朱绂只今无觅处,但余佳句镇长新。

  • 《题峰顶寺》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济源上枉舒员外两篇因酬六韵》

    歇手不判案,举头仍见山。虽来鞍马上,不离诗酒间。济源三临泛,王屋一登攀。犹嫌百里近,祇得十日闲。明朝却归府,尘事如循环。犹听瑶华曲,稍开风土颜。

  • 《萤蚁》

    萤微化因草,蚁聚国于槐。缪析封侯爵,僭为思子台。九泉谋蛰处,十月有霜来。穹壤大如许,尔曹小矣哉。

  • 《竹》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一作亦?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 《御沟新柳》

    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秀质方含翠,清阴欲庇人。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袅袅堪离赠,依依独望频。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