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行无常一切空,一切空处合元宗。
如如莫作身边见,法界无他一性同。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诸行无常一切空,
一切空处合元宗。
如如莫作身边见,
法界无他一性同。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佛教中的“无常”和“空”的思想。诗人告诫人们,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都是空的。在这无常和空的境界中,我们可以找到真正的佛法。诗人进一步强调,我们应当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一切,不要陷入对表面现象的执著,而要在法界中寻找到一切现象背后的共同本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精炼的表述,传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诗人用“诸行无常”来形容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幻无常的,没有恒久不变的存在。接着,“一切空处合元宗”表明在这无常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找到一切现象背后的真正本质,即“空”。这里的“空”并非指虚无或不存在,而是指事物的本来面目,超越表面现象的真实性质。最后两句“如如莫作身边见,法界无他一性同”强调了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表面的现象,而是要以平等、超越的眼光去看待世间万物。所有事物都存在于法界之中,法界中没有分别,没有差别,一切都是相同的本性。
这首诗词简洁而深刻地传递了佛教的哲学思想,引导人们超越表象,认识到一切事物的本质和共同性。它通过对无常和空的描绘,提醒人们不要被世俗的变迁所困扰,而是要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超越,以求得真正的智慧和解脱。这首诗词的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具有启迪人心的力量,有助于人们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
公家原在洪崖宅,自是洪崖向上人。嗜酒一生真简淡,风标八袠更精神。纷纷偶厌人间事,去去归寻洞里春。朱绂只今无觅处,但余佳句镇长新。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歇手不判案,举头仍见山。虽来鞍马上,不离诗酒间。济源三临泛,王屋一登攀。犹嫌百里近,祇得十日闲。明朝却归府,尘事如循环。犹听瑶华曲,稍开风土颜。
萤微化因草,蚁聚国于槐。缪析封侯爵,僭为思子台。九泉谋蛰处,十月有霜来。穹壤大如许,尔曹小矣哉。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一作亦?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秀质方含翠,清阴欲庇人。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袅袅堪离赠,依依独望频。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