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不拘於小节,猛焰炉中捞霰雪。
石头垂足示长髭,修行有甚相交涉。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悟不拘於小节,
猛焰炉中捞霰雪。
石头垂足示长髭,
修行有甚相交涉。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修行者的境界和心路历程。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描绘了大悟的境界,表达了修行者超越琐碎细节的境地,以及他们在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考验和奇妙的体验。
赏析:
诗词的开篇,“大悟不拘於小节”,表达了修行者在境界上的解脱和超越。大悟指的是对真理或道的深刻领悟,不再被琐碎的事物所困扰,而能够从更高的层面去看待世界。小节则代表了人世间的琐事和杂念。这句诗揭示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逐渐抛开尘世纷扰,心境达到一种超脱的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诗,“猛焰炉中捞霰雪,石头垂足示长髭”,使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猛焰炉中捞霰雪意味着修行者在火焰中捞取雪花,传达出修行者能够从狭小的环境中领悟宇宙的奥秘,从微小的事物中发现真理。石头垂足示长髭则暗示修行者通过长时间的修炼,内心逐渐显露出长髭,象征智慧和慈悲的标志。
最后一句诗,“修行有甚相交涉”,表达了修行者在修行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和交涉。修行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程,需要不断地面对自己内心的矛盾和外在的诱惑。这句诗意味着修行者不仅要面对自己内心的磨砺,还需要与外界的各种考验相交涉。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凝练的语言,以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修行者境界的升华和修行的艰辛。展现了修行者在超越尘世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境遇,以及他们在修行过程中不断坚持和奋斗的精神。
闭目藏真神思凝,杳冥中里见吾宗。无边畔,迥朦胧,玄景观来觉尽空。
渭入秦宫古,褎分蜀道难。泉声春雨後,月色晓程寒。蚕浴桑芽短,禽啼杏萼丹。从来称召杜,民俗在君安。
寒入疏蓬夜雪深,是非难辩口如喑。一官不幸有奇祸,万事但求无愧心。想像骑牛开画卷,丁宁回雁寄来音。传家一首冰壶赋,未信横舟竟陆沉。
松月冷飕飕,片片云霞起。匼匝[1]几重山,纵目千万里。溪潭水澄澄,彻底镜相似。可贵灵台物,七宝[2]莫能比。
桃李门墙万柳青,诗人茅屋独凄清。檐前古木无春叶,可怪乐风亦世情。
天将南北分寒燠,北被羔裘南卉服。寒气凝为戎虏骄,炎蒸结作虫虺毒。周王止化惟荆蛮,汉武凿远通孱颜。南标铜柱限荒徼,五岭从兹穷险艰。衡山截断炎方北,回雁峰南瘴烟黑。万壑奔伤溢作泷,湍飞浪激如绳直。千崖傍耸猿啸悲,丹蛇玄虺潜蜲蛇。泷夫拟楫劈高浪,瞥忽浮沉如电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