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立,妄本空,劝君贼过莫施弓。
越古超今无可有,纤毫窒碍不能通。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颂证道歌·证道歌》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译文:
真理不依附于特定事物,虚幻的存在无实质。
劝告君子,不要用错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古代以来的智慧超越了现代,已无法找到可行之路。
即使是微小的束缚也会阻碍真理的传达。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一首探讨真理和追求智慧的歌颂。作者通过对真理和虚幻的对比,表达了真理超越特定的形式和表象,而虚幻的存在是没有实质的。他劝告读者不要用错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以避免走入歧途。作者表示古代的智慧超越了现代,暗示了现代人在寻求真理和智慧方面可能会面临的困境。即使是微小的束缚也会妨碍真理的传达和理解。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入的思考,表达了对真理和智慧的思索和赞美。作者通过对"真"与"虚"、"古"与"今"的对比,强调真理的普遍性和超越性,以及古代智慧的价值。他警示读者不要被妄念所困扰,执着于表象而忽略了真理的存在。诗中运用了"纤毫窒碍不能通"的形象,形象地表达了即使微小的束缚也会妨碍真理的传达。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引发人们对真理和智慧的思考。
旧时长见挥毫处,修竹幽兰取次分。欲把一竿苕水上,鸥波千顷看秋云。
水澄熊白成壶酒,枫染猩红满路旗。坐待西风迎素月,青天笑我独诗痴。
宜秋门外喜参寻,豪竹哀丝发妙音。金爵日边栖壮丽,彩虹天际卧清深。已烦逸少书陈迹,更属相如赋上林。犹恨真人足官府,不如鱼鸟自飞沉。
如今推也,是子是贼,买帽相头,食鱼去骨。
诗见阳枋一。
一株金染密,数亩碧鲜疏。避暑临溪坐,何妨直钓鱼。斑多筒簟冷,发少角冠清。避暑长林下,寒蝉又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