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两黄金也消得,道人有甚相交涉。
家中祖代没分文,广度河沙三界客。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道士的境遇,通过对他家中贫困和周围世界的描写,表现了修道人寻求道路的艰辛和超凡脱俗的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万两黄金也消得,
道人有甚相交涉。
家中祖代没分文,
广度河沙三界客。
诗词的诗意主要表达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诗人通过“万两黄金也消得”这一描述,暗示了修道人对物质财富的超然态度。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对金钱的欲望和追逐并不重要。
其次,诗中描绘了道人在世俗生活中的艰辛。他们与尘世的来往非常有限,没有多少人可以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追求。这种孤独和疏离感使他们在世俗间显得孤独而陌生。
第三,诗人通过“家中祖代没分文”这一描述,强调了修道人家境贫寒。他们并不追求物质上的富裕,甚至在家族中也没有留下任何财富。这种选择体现了他们对物质的超脱和对精神追求的专注。
最后,诗人运用“广度河沙三界客”的形象描绘了修道人的境遇。他们跨越了广袤无垠的河沙之地,成为了三界(人间、地狱、天堂)的游客。他们放弃了世俗的束缚,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和智慧。
综上所述,这首诗词通过对道人的生活和追求的描绘,表达了修道者对物质的超脱、对精神追求的坚持以及在世俗间的疏离和孤独。它呈现了修道人与世俗间的对立,同时也展现了他们追求超越尘世的理想和境界。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给读者带来了对道人生活的思考和对精神追求的启示。
霜乾木落爱秦川,兴发身轻逐鸟翩。贪看暮山忘远近,强陪归客更留连。貂裘犯雪观形胜,骏马随鹰抟野鲜。为问南溪李夫子,壮心应未逐流年。
吏隐千年远,南峰事竟同。鉴容依石水,熏佩度花风。林霭床头湿,崖泉厨下通。纷纷尘世念,不入此山中。
览镜忽有感,谁能写我真。崚嶒忍饥面,蹭蹬苦吟身。风叶飘零夜,雨花狼籍春。相过慰牢落,吾族有诗人。
晓对山翁坐破窗,地炉拨火两相忘。茅柴酒与人情好,萝卜羹和野味长。外面干戈何日定,前头尺寸逐时量。而今难说山居稳,飞马穷搜过虎狼。
城月。冷罗袜。郎睡不知鸾帐揭。香凄翠被灯明灭。花困钗横时节。河桥杨柳催行色。愁黛有人描得。
北风吹倒落星寺,吾与伯伦俱醉眠。螟蛉蜾蠃但痴坐,夜寒南北斗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