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证道歌·证道歌》

两种犹如镜上痕,直达□取岭南能。
便显秀公无跳脱,徒劳四句语言争。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两种犹如镜上痕,
直达□取岭南能。
便显秀公无跳脱,
徒劳四句语言争。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思考和反思的情感。诗人通过比喻,将两种状态比作镜子上的痕迹,暗示这两种状态都是可以明显察觉的。其中一种状态是指达到证道的境界,可以直接抵达岭南的能力。而另一种状态则是指表面上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人,他们只是在空谈中争论,却无法超越言语的限制。

赏析:
《颂证道歌·证道歌》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两种状态的对比,传达了对真正实现证道的渴望和对虚伪言辞的批判。两种状态如镜上的痕迹,意味着它们都是可以被看到的,而不是虚幻的幻想。其中一种状态象征了真正的境界,可以直达岭南,这里可能是指一个象征着境地的地方。而另一种状态则是表面功夫的虚假,只停留在语言上的争辩中,没有实际的行动和体验。

这首诗词通过简短的文字,传达了诗人对真实境界和虚假表面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超越言语的束缚,通过实际的行动和体验来追求真正的境地。诗人对虚伪言辞的批判以及对真实体验的追求,使这首诗词具有了一种深刻而耐人寻味的意境。

  • 《青阳渡》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 《以诗句咏梅·且撼长条餐落英》

    玉尘固清俸,也莫大餐多。试问采薇子,而今还在麽。

  • 《病目废书终日危坐》

    肺渴常止酒,目昏复捐书。蒲团坐袖手,一窗宽有余。心知世缘薄,分与钟鼎疏。湛然千仞渊,养此径寸珠。光明照忧患,何适不自娱。白云可与友,晴空闲卷舒。

  • 《题梅屏》

    树杪过流星,轻霜落半庭。疏花与孤客,相对一青灯。

  • 《醉落魄/一斛珠》

    梅花似雪。赏花记得同欢悦。更阑犹自贪攀折。不怯春寒,须要待明月。如今月上花争发。疏枝冷蕊对离缺。人心只道花争别。不道人心,不似旧时节。

  • 《游琅琊山》

    南山一尺雪,雪尽山苍然。涧谷深自暖,梅花应已繁。使君厌骑从,车马留山前。行歌招野叟,共步青林间。长松得高荫,盘石堪醉眠。止乐听山鸟,携琴写幽泉。爱之欲忘返,但苦世俗牵。归时始觉远,明月高峰巅。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