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烟林正午钟,亭亭楼阁有无中。
铺张翠盖松间日,扫洒红尘竹外风。
啼鸟不惊禅入定,落花无迹色成空。
解鞍暂作今宵歇,恰与云堂旦过同。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宿江州药王寺》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江州药王寺作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心境,展示了作者在这个静谧的寺庙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超脱。
译文:
在江州的药王寺,指点烟林正午钟,
亭亭楼阁展现了有无之间的精妙。
铺张的翠盖映照着松林中的阳光,
扫洒红尘,竹外的风轻拂。
啼鸟们并不惊扰禅定的心境,
落花无迹,色彩渐渐消散。
解开马鞍,暂时歇息今夜,
与云堂的曙光恰好相遇。
诗意和赏析:
《宿江州药王寺》通过描绘江州药王寺的景物和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心境的平和。
首先,诗中描绘了寺庙的景物,如翠盖、松林、红尘和竹外的风。这些景物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和宁静,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
其次,诗中提到了禅定和解鞍,表达了作者追求心灵宁静和超脱的心愿。啼鸟不惊、落花无迹,揭示了作者心境的宁静与超然,融入了自然和禅宗的思想。
最后,诗中的云堂旦过表达了作者在这宁静的寺庙中与黎明相遇的意象,暗示了一个新的开始和希望。
整首诗以婉约的笔调和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相融合,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境界。读者在阅读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寺庙中的宁静与超然,以及对禅宗思想的追求。
朔风飕飕著古梅,寒枝冷落俟春回。可怜雪萼无人问,乞借阳和早放开。
乌台上客紫髯公,共捧天书静境中。桃朵不辞歌白苎,耶溪暮雨起樵风。
今朝风物甚美,明日阴晴未知。夕阳无回照理,落花有上天时。
向来得秘藏,着意国风初。一字呕心出,十篇随手书。天成新句熟,月煅古人疎。长铩非君敌,区区恃棘锄。
种田不收一年事,取妇不著一生贫。风吹白日漫山去,老却郎时懊杀人。
溪流清且深,松石复阴临。正尔可嘉处,胡为无赏心。我由不忍别,物亦有缘侵。自匪常行迈,谁能知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