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觉名未谢,残山今尚存。
暂开云外宅,不闭雨中门。
麦熟僧常饿,茶枯客谩吞。
荒凉自有趣,衰病遣谁言。
叶适(一一五○~一二二三),字正则,号水心,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授平江节度推官,改武昌军节度判官,浙西提刑司干办。召爲太学正,迁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光宗即位,出知蕲州。入爲尚书左选郎官,迁国子司业。除太府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宁宗立,韩侂胄专政,宰相赵汝愚贬,亦被劾主管沖佑观。起爲湖南转运判官。迁知泉州。开禧初,除权工部侍郎。北征兵败,除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侂胄诛,以附侂胄用兵,夺职奉祠凡十三年。嘉定十六年卒,年七十四。有《水心先生文集》、《习学记言》等。《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叶适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正统十三年黎谅刻《水心先生文集》(其中诗三卷)爲底本。校以清光绪八年瑞安孙衣言校注本(简称校注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宿觉庵》是宋代叶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宿觉庵为背景,描述了作者在这个庵堂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宿觉名未谢,
残山今尚存。
暂开云外宅,
不闭雨中门。
麦熟僧常饿,
茶枯客谩吞。
荒凉自有趣,
衰病遣谁言。
诗词中的诗意和赏析如下:
《宿觉庵》这首诗词以宿觉庵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于庵堂以及其中生活状态的感悟。诗词的开篇,作者以“宿觉名未谢”来形容这个庵堂的名声仍然未曾消逝,说明它的名气在当时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接着,描绘了周围的山景仍然保存完好,表明这个庵堂依然在自然环境的映衬下存在着。
接下来的两句“暂开云外宅,不闭雨中门”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庵堂的态度。作者称它为“云外宅”,意味着这个庵堂并非凡俗之地,而是超脱尘世的居所。虽然在雨中,门却不闭,暗示着庵堂对来访者的开放态度,也反映了庵堂的宁静与宽容。
接着,诗中出现了“麦熟僧常饿,茶枯客谩吞”这样的对比描写。麦熟时,僧人常常感到饥饿,而茶水不足时,客人也只能匆匆喝下。这种对比描写展示了庵堂生活的朴素和简单,以及修行者和客人所面临的物质困境。然而,这种困境中也蕴含着一种自足和满足,表现出庵堂的独特魅力。
最后两句“荒凉自有趣,衰病遣谁言”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庵堂荒凉和修行者衰老、疾病的思考。庵堂的荒凉并不令人悲伤,反而带有一份趣味和深意,可能是因为它在清静中体现出的独特美感。而修行者的衰老和疾病无法被言语所表达,也许是因为这是一种超越了世俗的境界。
这首诗词通过对宿觉庵的描绘,展示了庵堂生活的特质和魅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修行、人生和自然的思考。整体上,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禅宗庵堂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给人以静谧和深思的意境。
昔日江湖上,飘然无定居。频倾京口酒,亦食武昌鱼。北首心空壮,东归愤不摅。岂知牙齿落,送老一茆庐。
万顷平湖一苇杭,此归喜似贺知章。上恩赐与西湖曲,遂老吾家归照堂。
百万人家户不扃,管弦灯烛沸重城。游车正满章台陌,为报天鸡莫浪鸣。
税舆陟高冈,却立倚天壁。就舆乱清溪,转石飞霹雳。十步一沮洳,五步一枳棘。上方未言返,豁见平土宅。田家鸡犬归,佛庙檀栾碧。莲荡落红衣,泉泓数白石。人如安巢鸟,稍就一枝息。钟鱼各知时,吾亦自得力。
萧萧风籁助清吟,秋去冬来令又更。惟有老禅都不管,任它檐铎作何声。
小跃水泉玉不如,细生仍得芼春蔬。莫将北海金虀脍,轻比西江石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