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年来往处,扁舟几系乱云边。
江山寂寂浑无恙,鬓发丝丝也可怜。
水背黄牛吞七泽,杯翻白鹤过群仙。
差池世故浑如此,底事长歌亦浩然。
冯时行(?~一一六三),字当可,号缙云,壁山(今四川璧山)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调江原县丞,知眉州丹稜县。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以政优召对,因反对和议,出知万州。十一年,又因不附秦桧免官,遂居缙云山中,授徒讲学。桧死,二十七年起知蓬州,二十九年,知黎州,三十一年,知彭州(《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二○、一四二、一七六、一八二、一九二)。擢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官。有《缙云集》四十三卷(《宋史·艺文志》),已散佚,明嘉靖中李玺刊爲《缙云先生文集》四卷,卷一至三爲诗。事见《缙云先生文集》附录宋蹇驹《古城冯侯庙碑》,《宋史翼》卷一○有传。 冯时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缙云文集》爲底本,校以清赵氏小山堂抄本(简称小山堂本,藏北京图书馆)。另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卷四。
《宿石洞峡》是宋代冯时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五十七年来往处,
扁舟几系乱云边。
江山寂寂浑无恙,
鬓发丝丝也可怜。
水背黄牛吞七泽,
杯翻白鹤过群仙。
差池世故浑如此,
底事长歌亦浩然。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石洞峡宿留的情景和所感所思。作者提及自己往来了五十七年,现在乘坐着狭小的船只,行驶在飘忽不定的云边之间。江山安宁静寂,不受干扰,但作者自己的鬓发已经由于岁月的流逝而变得稀疏,可怜己身的有限时光。水面承载着牛群穿越七个湖泊的影像,饮杯时白鹤掠过群仙,这些景象使得作者对于人世间的纷扰和繁华的生活产生了思考。作者认为人世间的差池和世故就像这些景象一样,变幻莫测,然而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心怀长歌的豪情壮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作者反衬了自己在世间的虚幻和无常。狭小的船只和飘忽不定的云边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而江山的宁静则强调了人世间的喧嚣和变幻。作者通过对自身鬓发的描写,表达了对光阴易逝和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然而,诗人并不因此而消沉,他以水背黄牛和杯翻白鹤的意象,表达了对于人世间纷扰和繁华的思考。最后,作者以差池世故和长歌亦浩然的词句,表达了他坚守自己信念和豪情壮志的态度。
这首诗以简约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冯时行对于生命和人世间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寓意的运用,诗人在表面的宁静和美好之下,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以及人世间的变幻和喧嚣。然而,诗人并不因此而消沉,而是通过对差池世故和长歌亦浩然的描述,表达了他坚守自己信念和豪情壮志的态度。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和世间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洞察和不屈的精神。
後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人寿至耄期,如位至王公;非以德将之,往往不克终。非必皆大恶,过取固多凶。吾今垂九十,追逐群众中。筋骸胜拜起,耳目未盲聋。强健天所借,正与富贵同。一念媿屋漏,一言诳孩童,老无朋友规,日夜勤自攻。
灵照羁魂章水西,冷风残雪古招提。老怀已作空花看,更把楞严晓病妻。
花担移来锦绣丛,小窗瓶水浸春风。朝来不忍轻磨墨,落砚香粘数点红。
浅碧深红大半残,恶风催雨剪刀寒。桃花不比杭州女,洗却胭脂不耐看。
湿遍栏干欲倚休,手中团扇渐知秋。细声合作檐间溜,大点漂成水面沤。小小竹窗醒倦鹤,疎疎荷屋冷栖鸥。渔翁蓑笠随身在,立到黄昏钓未收。